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164章 赵明诚出使(第3页)

他手指重重敲在鄯阐府通往广南西路的水陆节点上:

“陛下!段王所求,不过苟全性命。我朝所求,乃是其祖辈经营千年之滇铜!一旦使节宣慰功成,段氏感恩,必倾力开采,以铜为贡!打通邕水航道,使滇铜顺流直下,汇入我大宋血脉中枢!钱监之炉火将永不熄灭,铸币如水长流,则今日沉疴之铜荒痼疾,可一鼓荡平矣!此乃以敌之粮秣,养我之雄兵;以彼之地利,丰我之金库!不费一兵一卒,不动刀兵,唯以庙堂之谋,枢府之算,成此千秋利国之举!”

殿内静得唯有炉火哔剥之声。

赵桓望着地图上那弯弯曲曲从滇池延伸向南海的蓝色墨线,又望向枢密使那双燃烧着冷静而炽热火焰的深邃眼眸,仿佛看到了一条由无尽铜矿铺就的黄金之河正汹涌奔腾而来!

困扰他多年的赋税拮据、铸币停滞的噩梦,似乎随着这清晰的方略骤然消散!

“卿……卿之所虑,实为社稷至谋!”赵桓心中激动难抑,站起身来,在殿中踱了两步,猛地转身,“依卿之见,这正朔册封使,何人可担此重任?”

陈太初微微一笑,躬身道:“段王素重礼法,仰慕中原文华。此行当以文臣持节,宣示上朝天威、礼乐教化,方能收恩威并施,怀柔定远之妙效。臣观礼部员外郎赵明诚,博学多才,人品贵重,精通典籍旧事(意指熟悉政和年间册封大理旧档),夫人李氏(李清照)词名满天下,若随行更能示天朝风雅。且其性情温和持重,正是平衡三方,抚靖人心的上佳人选!其职虽在礼部,然此番遣使,关乎社稷命脉,陛下可特旨加其为大理宣慰安抚使,持节出行,以全威仪!”

赵桓连连颔首:“善!大善!便依卿言!速召赵明诚入宫面谕!一应使节仪仗,吏部、礼部、兵部会同枢密院即刻操办!必显我天朝威仪,助段氏复位,更要替朕,把大理那条铜河,给引回来!”

“臣,遵旨!”陈太初深揖到底,眼底是千里棋局终于落子收官时的锐利光芒。

风雪稍歇,陈府暖阁中,李清照正为陈小虎的习作添上点睛一笔。

赵明玉已将茶汤续了两次。

赵明诚手持一卷《贞观政要》,心思却有些飘远,似预感到什么。

窗外,一辆宫车碾着清扫出来的雪道,踏碎琼瑶,正疾驰向陈府门楼。

大理的烽烟将熄,而一条承载着大宋兴衰命运的铜河,正从御前钦点的策略中,在陈太初无形的巨手推动下,即将冲破万山阻隔,源源注入中土沸腾的熔炉之中。

那铜钱的铿然声响,已在天子与枢臣的默契里,于紫宸殿上空回荡。

喜欢宋朝的脊梁请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