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191章 望眼北境

永安州(海防港)的碧波之上,四十余艘沧澜巨舰如钢铁丛林般锚泊。 蒸汽机的余温尚未散尽,烟囱口飘散着缕缕青烟,与海雾交织,在初春的暖阳下氤氲蒸腾。

张猛立于“镇海王号”高耸的舰桥,目光扫过这片新得的军港。港口设施简陋,仅有几处栈桥可用,但地势险要,扼红河口咽喉,控钦州至交趾海道,确为枢相所谋的锁钥之地。

他心中了然,枢相陈太初视这支凝聚了帝国最高技艺与财富的舰队如心头肉、掌中珠,绝不会任其长久困守在这南疆一隅。

北方的阴云,才是这钢铁蛟龙真正的归处!

“传令各舰!”张猛的声音带着海风的粗粝,“检修轮机!清点弹药!修补船体!操练水手!半月之内,务必恢复至最佳战备!此地非久留之乡,枢相必有后命!”

命令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舰上水兵闻令而动,锤击声、号子声、蒸汽泄压的嘶鸣瞬间响彻港湾。

这支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舰队,如同蛰伏的巨兽,在短暂的休憩中磨砺爪牙,积蓄着下一次搏击沧溟的力量。

然而,张猛这员水师悍将的短暂驻留,却牵动着万里之外汴梁枢密院深沉的棋局。

大理鄯阐府,东川矿区。

赵虎一身戎装,立于新筑的水泥望楼上,俯瞰着下方如同巨大创口般裸露的矿坑与日夜不息、喷吐着浓烟与铜臭的冶炼工坊。

自张猛率主力舰队南下,大理境内水陆防务、尤其是这关乎帝国命脉的东川铜矿重地,便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段氏王旗虽在城头飘扬,高氏权柄虽在朝堂运作,但真正镇住这方水土、确保铜锭源源北运的,是他麾下这数千披坚执锐、装备精良的宋军!压力如山,不敢有丝毫懈怠。

枢密院的八百里加急金牌,就在此刻送达。

赵虎展开密令,眉头微蹙,随即释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枢相陈太初的布局,永远快人三步:

“着宗泽,即刻卸任京西南路提刑,转任邕州路安抚使兼知邕州军州事,提举邕、钦、廉三州水陆防务,接掌赵虎原职!赵虎所部,除留一指挥(500人)协防宗泽外,余者悉数拔营,移驻鄯阐府东川大营!

总摄滇铜矿区及大理境内宋军防务!大理段、高两府,凡涉铜务、军机,皆需报备东川大营核准!此令!”

宗泽!这位以刚直清正、老成谋国着称的干臣,竟被枢相从相对安稳的内陆调至这毗邻新附安南、控扼西南水陆要冲的邕州!

其意不言自明——既要稳住新得的安南都护府(岳飞)后方,更要看住大理这条愈发重要的铜脉通道!

而将自己调往东川……赵虎望向脚下这片日夜轰鸣的矿场,心中了然:枢相这是要将帝国最核心的工业命脉,交予最信任的刀把子!鄯阐府东川,从此便是钉在大理心脏上的一颗钢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