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240章 高原反应

靖康七年五月十一,朱雀门外。 旌旗蔽日,黄罗伞盖连绵如云。

五架金顶龙凤辇舆在三千御前班直侍卫拱卫下,缓缓穿过汴梁巍峨的朱雀门洞。

令福帝姬赵金印端坐于居中最大的金辇内,珠帘低垂,只能隐约窥见一道纤细笔直的身影,着一身隆重得几乎压垮肩膀的帝姬祎衣冠服。

汴京万民夹道欢呼,喧嚣声浪直冲云霄。

这是太宗之后,百年来大宋帝姬首次和亲远邦!

盛世气象,海晏河清!

丹陛之上,赵桓端坐九龙御座,身着十二章玄黑祭天冕服,冕旒垂下的玉珠遮蔽了他复杂闪烁的眼神。

他目光紧紧追随着渐渐远去的金辇,心中那份“媲美太宗”的傲然与一丝难以言喻的空虚交织。

御座左下首,陈太初蟒袍玉带,躬身垂首,看似恭谨肃穆。

“秦王!”赵桓声音带着仪式特有的洪亮,穿透喧嚣,“令福此去,朕…托付于卿!

务必护持帝姬万全!

彰我天朝礼数!

凡吐蕃所应之皇家规制、体面尊荣——”赵桓刻意顿了顿,声音陡然加重,如同金铁交击,“一步!不可退让!若有半分轻慢怠忽…朕视之为辱国!”

“臣…谨遵圣谕!”

陈太初声音沉凝如山,头颅更低一分。

他袖中手指微动。

礼数…规制…体面…他在心底将皇帝这几字咀嚼得冰冷生硬。

这三日间,他已将这“皇家颜面”如同经文般刻在赵桓心头数次!

今日这般当众强调,早已不是提醒,而是将这三柄“礼法”之剑提前悬在赵桓自己颈上!

待到那退婚之日,这便是赵桓无法反驳的铁律!

若赵桓不顾及这些他曾勒令不可退让的“规矩”,硬要强塞帝姬于吐蕃,那他自己便首先成了撕裂皇家体面的罪人!

五月初八,京兆府(西安),大宋西陲锁钥。

城池巍峨,四门彩坊高矗如云。

黄土垫道,清水泼街,朱雀大街两侧甲士持戈肃立如林,阳光洒在冰冷的甲片上,反射出一片肃杀寒光。

镇西侯种师道须发如银戟,身披九吞八扎麒麟明光铠,领着满城文武,早已候在城外十里长亭。

身后,金线刺绣的“种”字帅旗猎猎作响,千余精锐“西军铁鹞子”个个挺胸叠肚,目光沉凝,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悍气,默默注视着由东而至、绵延数里的送亲卤簿。

“恭迎帝姬殿下!秦王殿下!”

声如滚雷,西军齐喝,惊得道旁林木间飞鸟乱窜。

整个京兆府的迎驾姿态,是送亲途中最森严、最隆重的一次。

这不仅是对帝姬的尊崇,更是西军对这坐镇中枢、掌控着他们命脉军资的年轻亲王,表达的最高敬意!

帝姬依礼入驻早已备好的行宫别苑,守卫森严。

而陈太初却破例遣散随行所有文吏官员,只带着几个贴身侍卫,一身常服悄然来到镇西侯府。

府邸最深处的“止戈堂”。

门窗紧闭,连伺候茶水的仆役都被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