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浮生半日(第2页)
十年征伐,血火硝烟…所求的,不正是眼前这…人间烟火的滚烫滋味?
戌时三刻,暖阁喧嚣渐歇。
残羹冷炙撤下,仆役奉上解腻的普洱浓茶与各色蜜饯果子。
孩子们捧着鼓胀的小肚子,被乳娘丫鬟领着去偏殿守岁玩耍。
暖阁内只余陈太初、陈守柮与三位夫人,围炉闲话。
窗外风雪更急,扑打在琉璃窗上,发出细碎而执拗的声响。
“王爷!”老管家陈福躬身入内,声音压得极低,“前院…王老掌柜(王渔夫)与王铁匠(王铁柱之父)…递了帖子,说是…给老太爷和王爷…拜个早年。”
陈守柮正捧着热茶暖手,闻言笑道:“快请!快请!这大年下的…难为他们惦记!”他转向陈太初,“初儿,王老掌柜可是咱家恩人!当年若非他那一船粮…咱爷俩早饿死在宣和元年的雪地里了!”陈太初微微颔首,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父亲说的是。请二位…至‘听雪斋’奉茶。我…稍后便到。”
听雪斋位于王府西跨院,紧邻祠堂,是一处极为僻静的所在。
轩外老梅数株,虬枝盘曲,积雪压枝。
轩内未点明烛,只角落一座小巧的青铜炭盆,盆内银霜炭烧得暗红,散发出微弱的热力与松脂清香。
光线昏暗,唯有一盏琉璃罩的羊角风灯置于紫檀长案上,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案上铺开的一幅巨大、泛黄的《坤舆万国海图》一角。
王渔夫与王铁匠被引入轩内。王渔夫年近六旬,身形依旧挺拔如青松,一身半旧的靛蓝茧绸直裰,外罩玄狐皮坎肩,须发虽已花白,面色却红润如枣,眼神锐利如鹰,不见丝毫老态。
王铁匠则矮壮敦实,如同铁砧,一身簇新的宝蓝绸面棉袍裹着虬结的肌肉,古铜色的脸庞上刀刻般的皱纹里嵌着洗不净的铁灰,一双蒲扇大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
“老朽(小人)…拜见王爷!老太爷!”二人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
陈守柮热情招呼二人落座,亲自斟茶。陈太初随后步入,未着蟒袍,只一身家常靛青棉袍,摆手示意免礼,径直走到长案后坐下。
昏黄灯光将他半边脸隐于阴影,唯有一双眸子在暗处亮得惊人。
“王老,王叔,”陈太初声音低沉,开门见山,“年关大雪,二位联袂而来…想必…不是只为拜个早年?”
王渔夫与王铁匠对视一眼。
王渔夫放下茶盏,自怀中取出一卷以油布仔细包裹的桑皮纸卷,双手奉上:“王爷明鉴。老朽此来…确有一事相禀。”
他展开纸卷,赫然是一幅绘制极其精细的《南洋诸岛海路秘要图》!
图上以朱砂、靛青、墨黑三色,密密麻麻标注着暗礁、洋流、季风、淡水补给点…更在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加里曼丹)等岛屿边缘,以蝇头小楷注明了数十处隐蔽的天然良港与…新建的简易栈桥标记!
“王爷请看,”王渔夫枯瘦的手指划过图上一处标注着“金洲”(苏门答腊巨港附近)的朱砂红点,“自去岁王爷密令‘柳氏商团’打通南洋商路,老朽便遣得力人手,假扮香料商人,随柳家船队南下。历时十月,遍历三佛齐、阇婆(爪哇)、渤泥(文莱)诸国!此图…便是收获!”
他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金洲此处天然港湾,水深避风,岸上有淡水溪流!柳家已秘密筑起栈桥三座!
囤积粮秣、硫磺、硝石…足支万人半年之用!另…婆罗洲西岸此处(今坤甸附近),密林深处发现露天‘黑油’(石油)渗出!其质粘稠如蜜,遇火即燃!已着人就地掘坑封存!”
陈太初目光如电,扫过图上每一处标记。
指尖在“金洲”与“黑油”两处重重一点!
南洋!这盘棋上…又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落下了!
“好!”陈太初声音斩钉截铁,“王老辛苦!此事…当为首功!”他目光转向王铁匠,“王叔…您那边?”
王铁匠猛地起身,如同铁塔般矗立。
他自宽大的袍袖中,掏出一只尺许长的紫檀木匣!匣盖开启!昏黄灯光下,匣内红绒衬底上,静静躺着一支形制前所未见的火铳!
此铳通体黝黑,泛着哑光!枪管较寻常燧发铳更为粗短厚实,管壁隐约可见螺旋状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