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回国(第2页)

“竹下俊,你我交情或许暂时要划上一句号了。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古有割袍断义,今有划地绝交,我要回国了。另外,我不管你以何种理由。只要你敢以军人身份,拿着武器,踏入中国领土,我将视你为仇敌。君子之交淡如水,话以至此,你好自为之。”说完,周卫国果断转身,大踏步离去。

“周卫国,我要失去你这个朋友了吗?”竹下俊呆立原地,怅然若失,久久无语。

清晨,天刚刚亮起,周卫国、孙鑫浦等一行十人,已经整理好行装。他们一刻也等不了了,只想插上翅膀,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看着他们们登上汽车,汉斯和军官久久无言,脸上是无尽的遗憾。

“这样的人才,终究是留不在柏林学院。”

上海码头的寒风卷着黄浦江的水雾,将周卫国军大衣上的铜纽扣冻得发亮。他攥着皮革公文包的手还带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寒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公文包里装着柏林军校的优等毕业文凭,此刻却抵不过领口别着的那枚黄埔校徽沉。

码头上悬挂的“欢迎留德归来军事精英”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墨汁未干的“抗战到底”标语贴满砖墙。

“周少校!”

一声清脆的军礼问候打断思绪。身着笔挺黄呢军装的副官立正敬礼,双手递上的牛皮纸袋封口处盖着“军事委员会”的火漆印。周卫国挑眉拆开,宣纸任命书簌簌展开时,他瞳孔骤然收缩——“暂编第三十六师独立团一营少校营长”的字迹旁,红笔醒目地批注着:三日内开赴淞沪前线。

会议室的煤油灯将张治中将军的影子投在军用地图上,像一尊被战火淬炼的青铜像。他身后的陈教官正往黑板上画防御工事图,粉笔划过之处,淞沪战场的网格线里渗着暗红的血迹——那是用红墨水标绘的日军进攻路线。

“诸位请看。”张治中指尖敲在浏河防线的位置,“此刻敌军第11师团已在川沙口登陆,企图包抄我军侧翼。你们十人,是委员长亲自点名的‘留德火种’,本该进入参谋本部参与战略规划......”将军忽然顿住,喉结滚动着咽下半句话,目光扫过众人胸前的勋章,“但前线需要真正懂现代战术的指挥官,更需要能把德式训练转化为战斗力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