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书生 作品

第34章 收徒,贺治礼(第2页)

其余人就差点了,大多是知县、主簿这类小官儿。”

诸葛玄大概了解了。

这是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孩子,但他一心想修仙,并且早就了解过长生堂。

拜师修仙无望后,他这才转而来到长生堂,估计是受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的影响。

相较于其他那些人,尤其是那些临时起意甚至不怀好意的人,诸葛玄觉得这小子还算适合跟自己学医。

其一,他家世清白,不太可能是受谁的指使。

其二,他灵根不好,也直言了修炼无望,那他以后便没有理由再从自己这里奢求功法和丹方。

其三,出身这样的家庭,他的学习能力应该不弱,又比较有主见,年仅九岁就知道做两手准备,且比较果断,是个学医的苗子。

可能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他的出身上。

他家里人能同意他来学医,而非将来科举做官?

“你家里人知道你的想法吗?”诸葛玄问道。

“他们还不清楚,但我父亲有七个儿子,我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他们对我并没有太大期待。”男孩答道。

“你叫什么名字?”

“贺治礼。”

姓贺?

诸葛玄想起刚来北方之城时,曾无意中听某位百姓提起过,当时的洛水府同知叫做贺明。

掐指一算时间,诸葛玄问道:“你爷爷是贺明?十九年前离任的那位?”

“是的,我爷爷已经去世十二年了,如今家族是我大伯贺亦凡做主。”贺治礼答道。

贺亦凡这个名字,诸葛玄也听人提起过,说是他痴迷于收藏各种法宝,为了多挣钱,没少四处投资开店,是个很会做生意的精明人。

既如此,这小子是别人安插的可能就更小了。

“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四书五经、孝经等。”

都是些科举备考书籍。

诸葛玄对这些书也有所涉猎,当即就在大街上对他进行了考教。

贺治礼答得也算是头头是道,可见学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