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局势升级,刺杀(第2页)
另,尔等中若有叛贼勾结外国,故意放纵外敌入关,将边关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地,事后清算之时,定然叫尔等所在门派、家族鸡犬不留。”
太监总管乃是灵桥后期高手,他这使劲一喊,声传数百里,城内城外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城内百姓无不称赞陛下忧心国事,关怀黎民,都到这个节骨眼了,还惦念着边关百姓。
而城外大军的大部分士兵也比较单纯,想法跟城内百姓大差不差,不免怀疑自己跟着造反是否妥当。
太子府。
十里花廊。
诸葛玄也听到了太监总管的喊声。
“皇帝还真是聪明,他派人这么一嗓子喊出来,直接就能影响城外大军的士气。
而三王更是不得不派人协防边关,以免外国趁虚而入,将来落得一个坏名声。”
小白道:“造反这种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忌讳的就是拖延。
此时他们若分兵,便会减弱包围京城的兵力,耽误进程,甚至有被歼灭的风险。
毕竟皇甫家当了几万年皇帝,民心所向,嫡系极多,还有各位王爷在外,他们可都掌握有不少的兵马。
楼主,你真觉得他们会为了名声而分兵?”
“或许会吧,毕竟名声一旦坏了,便很难挽回,等于给了别人攻讦的靶子,一旦日后攻守易型,坏名声可是会要人命。
若否,他们干嘛要等到皇帝即将驾崩这个时段打出清君侧这样的名头?
只有皇帝无法在大众面前露面,他们清君侧的名头才站得住脚,日后也好对外人言、记载史书。”
“原来如此。”
……
诸葛玄猜的一点不错,各大势力中,那些以家族为主的人都对所谓的名声不是很看重,只想赶紧攻城。
而以门派为主的人却比较看重名声,坚决要分兵镇守边疆。
道理很简单。
造反如果成了,必然有一个人当皇帝。
而他的家族会成为皇族。
对各大家族来说,能成为皇族至关重要,名声啥的得靠边站。
可对于以门派为家的各大门派高层来说,根本就不具备成为皇帝、以血脉为枢纽统治一个国家的基础,自然就没那么务实。
再者,家族之人血脉相连,内部推举一个皇帝,大家都能跟着封王受益,就算有人觉得自己亏了,也会被其他人压着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