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灾民上山(第3页)

第二天,梁知州用这一万三千多两银票,在俞莲儿那里购买了一百多万斤大米。俞莲儿不忍宝玉州的百姓们遭遇饥荒,便慷慨地捐赠了二百万斤大米,不但如此,还给每位百姓捐了一身衣服。

这样一来,梁知州手中的大米总量就达到了三百多万斤。而宝玉州的人口总共只有八万来人,这些大米足够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了。

实际上,不仅益起县的老百姓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整个宝玉州的老百姓在经历了三年的严重干旱后,都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然而,与益起县不同的是,其他地区的老百姓至少还有自己的家,没有遭受洪水的侵袭。

梁知州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走马上任的。他深知百姓们的疾苦,决心要为他们做点实事。上任后的第二把火,梁知州毫不犹豫地烧向了粮食问题。他下令给宝玉州的每一个老百姓发放四十斤大米,一身衣服,以解燃眉之急。

这一举措犹如雪中送炭,让宝玉州的老百姓们感激涕零。从此以后,每当人们提起梁知州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真正为民着想的好官。

这一次发放的救济粮和衣服,西山的灾民们也都有份,他们每个人都又分了四十斤粮食,一身衣服,真的是吃了个馍卷馍。

有吃的,有穿的。生活就有希望了,他们干劲十足,到五月底的时候已经开垦出来了不少的荒地,大部分插上了红薯秧子,小部分种上了玉米,到了秋天就会收获好多的红薯和玉米,这是长期挨饿人的最大幸福——有吃的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时此刻竹笋已然绝迹,所剩无几的蘑菇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采摘需求,秋季作物更没法种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