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不了约 作品

第178章 孙传庭阵破,卢沟桥六千人大车营全军覆没!(第2页)

敌军未曾料到京营竟敢出击,阵型顿时大乱。

房勤炎见状,大喝:“全军冲锋,杀敌!”

辽东军、京营两路夹击,敌军顿时陷入混乱,多尔衮、阿济格皆被冲散,皇太极亦被逼退。

“撤!”皇太极咬牙下令。

敌军主力仓皇后撤,辽东军与京营趁势追击,斩杀敌军数千,缴获战马、兵器无数。

此战,明军虽伤亡惨重,但终以少胜多,击退建奴主力。

皇太极退回大营,脸色阴沉:“房勤炎,果然不可小觑。”

多尔衮低声道:“父汗,此战失利,我军士气受挫,恐难再战。”

皇太极沉思片刻,终是叹道:“此番入关,原以为可一战破城,却不料房勤炎竟能以弱胜强。此战虽败,但我军主力尚存,可暂退至良乡,重整旗鼓。”

当夜,建奴大军悄然撤退,京师之围,暂解。狐恋雯茓 追最歆蟑节

房勤炎率军回城,赵率教迎上前来,满脸欣喜:“大人,我军大胜!”

房勤炎却神色疲惫:“此战虽胜,但敌军主力未灭,皇太极必不会善罢甘休。”

赵率教点头:“大人所言极是。此战虽胜,但京师仍不可松懈。”

房勤炎望向远方,心中却知,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

他深知,皇太极虽败,但其野心未灭,下一次,必是更猛烈的进攻。

而京师内部,亦暗流涌动。

崇祯帝虽因房勤炎此战大胜而对其信任有加,但朝中权臣,却已开始对他心生忌惮。

“房勤炎手握京师兵权,战功赫赫,若再立新功,恐有不臣之心。”有大臣私下议论。

“此人若成尾大不掉之势,恐危及皇权。”另一人附和。

而崇祯帝,亦开始对房勤炎生出疑心。

“朕若不制衡房勤炎,恐将来难以驾驭。”他在心中暗道。

房勤炎虽未察觉,但赵率教却已察觉朝中风向变化,低声提醒:“大人,朝中已有大臣弹劾你‘擅权专断’,陛下亦对你生出疑心,若再立战功,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房勤炎冷笑:“我只知守京师,保社稷。若陛下信我,我便战;若陛下不信我,我亦战。”

赵率教叹息:“大人忠义,末将佩服,但朝堂险恶,还请大人多加提防。”

房勤炎点头:“我自有分寸。”

夜深人静,房勤炎独自立于城楼之上,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

“我房勤炎,不过一介武夫,何曾想过能执掌京师兵权?如今战事未平,朝堂却已暗流汹涌,若我不战,京师将陷,若我战,恐将来难逃一死。”

他握紧手中长枪,低声自语:“但无论如何,我必须守住京师。”

远处,建奴大营的灯火隐约可见,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随时可能苏醒。

而房勤炎,亦如一头孤狼,独自守望着这座风雨飘摇的京城。

战斗虽胜,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明末乱世,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五日清晨,天色未明,京师各门已严阵以待。昨夜一战虽胜,但建奴主力并未彻底溃退,而是退守良乡,重整旗鼓。房勤炎深知,皇太极绝不会就此罢休,下一次进攻,将更为凶猛。

德胜门城楼上,赵率教披甲立于城头,目光凝重地望着南方烟尘滚滚的方向。

“大人,斥候刚刚回报,敌军主力已自良乡出发,预计半日内便可抵达京师城外。”赵率教低声禀报。

房勤炎点头,神色平静:“来得比我预料得更快。”

赵率教皱眉:“此战敌军必倾尽全力,我军连战两日,士卒疲惫,恐难久战。”

房勤炎沉声道:“京师已无退路。此战,若不胜,便是亡国。”

赵率教默然片刻,终是抱拳:“末将愿随大人死战到底。”

房勤炎转身,望向城内,只见百姓纷纷闭门不出,街道冷清,唯有军士穿梭其间,搬运军械、加固城防。

“传我军令,命各门守军严守岗位,不得擅动。”房勤炎下令,“另派传令兵前往兵部,催促粮草调度,务必在两个时辰内完成今日补给。”

赵率教应声而去。

房勤炎独自立于城楼高处,远眺南方,心中思绪万千。皇太极虽败,但其统兵之能,仍不容小觑。此番卷土重来,必是带着破城之志。

“此战,我必须胜。”他低声自语。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满脸惊慌:“大人!敌军前锋已至卢沟桥,正与我军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