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262章 汉奸的由来与德皇的野望

王炽与方苏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王炽将昆明卖线街同庆丰的房产租给法方使用,并多次在资金周转困难时获得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援助。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商业往来,还涉及政治庇护:每逢昆明局势动荡,王炽家族常避居法国领事署。方苏雅则通过王炽的本地影响力,为法国在滇铁路勘测、矿产资源开发等殖民计划争取便利。方苏雅与王炽家族私交甚笃,甚至结为干亲家。方苏雅用其携带的干片相机为王家拍摄了多组珍贵影像。 王家与法方过于紧密的勾连,也是王月生愿意对外表现出与家族一定的疏离与切割的理由之一。后世历史上,王氏家族通过依附法国势力,成为云南半殖民地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但也因过度投靠列强,在辛亥革命后被蔡锷领导的滇军清算,1916年王氏家族资产被没收。至于双方的真情实感,后世王月生可是专门查阅过原始档案,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方苏雅日记中,提及王炽时多次使用“狡黠的东方狐狸”称谓;而《云南档案史料》显示,王氏族谱记载方苏雅为“义结金兰之友”。

所以,这次对方苏雅的回访,王月生只把自己当做双方会面的由头,什么事情都去由族长和领事大人直接谈吧。自己不是法国势力扶持起来的,王家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双方配合默契,不需要自己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相反,自己的基本操作须是,把清廷出卖给法国人的利益中的一部分抢出来卖给英德美,换取最大的利益。最瞧不起晚清那帮卖国贼了,因为自己是小族临大邦,所以对汉人严防死守,对外敌则只要不让我下台,那啥都可以干,所以只有在满清这个在全面压制主体民族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才会在中央出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种论调。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1841年,当时英军逼近广州,清军将领奕山被派往广州督战。奕山到达广州后,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其中包括对广州附近的汉人群众进行屠杀。他宣称“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这种言论导致了清军与当地汉人之间的严重冲突。在奕山的指挥下,清军不仅没有有效抵抗英军,反而与当地的团练发生了冲突,甚至在城内进行了烧杀抢掠。据当时的记载,“往往兵勇互斗,放手杀人,教场中死尸不知凡几,城中逃难之人,兵勇或指为汉奸,或夺其财物”。

后来英军进攻镇江,满洲镶白旗副都统海龄因不信任汉人,拒绝汉人士兵入城协防,并以“汉奸”罪名屠杀试图出逃的汉人平民;城内连续6日搜捕“通敌者”,导致大量无辜者被杀。时人记载:“小校场中血未干”、“出城者皆被戮”,结果镇江防御力量被削弱,英军迅速破城,海龄本人自杀。嗯,没错,外敌来犯,先杀汉人。而且,“汉奸”这个词最开始是被满族贵胄喊出来的,意思并不是汉人中的败类,而是说汉人都是奸徒,须杀之而后快。

哎呀,一不留神想远了。王月生拉回了思路,继续听两只老狐狸互相假惺惺地吹捧对方。自己则把心思放到下午对德国代表的私人回访上。

双方中午在法国驻昆明领事馆共进午餐。当然,领事馆的房子是王炽租给方苏雅的。按照方苏雅后来在回忆录中的描述,“这座庄园邻近一条灌溉几亩稻田的小溪。 宽阔的围墙环绕着一组楼阁,没有邻居,宛若乡村。这里名叫“小黄花苑”,意为种有黄花的小公馆。苹果绿大门,饰有五颜六色的守护神。院子里石板地面的石缝间长着草......”。饭菜也是王家大厨自带食材上门烹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