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间谍还是卧底(第3页)
王月生击节赞赏,“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的描述振奋了很多人,但像坎贝尔先生能透过表象,始终触及事物本质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不愧是先生们看中的人才”。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失言,停了下来,但仍被坎贝尔敏感地意识到了,却佯作不知。
“约翰,嗯,这么彼此称呼感觉真是不错,您觉得,清国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吗?”
“当然不是”。
“那么,您认为,是让清国的财富用来购买英国的工业品和其他本土产品对大英帝国有利,还是去购买印度的鸦片对大英帝国有利呢?”
“这个,eason,说实话,我很难回答”
“好吧,那我们换个思路,最终评价海外官员的那些大人物,是出身和代表殖民地利益的人多,还是出身和代表英国本土利益的人多?”
“eason,你这是在为难我”。
“好吧,那我们再换个说法,您作为一位派驻缅甸或者今后可能在中国的英国外交官,有限的中国市场购买力,是给英国本土的工业家呢,还是给印度的鸦片种植园主、或者像沙逊这样通过鸦片贸易成为远东第一富豪的犹太人?”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可是,我能做些什么?”
“你不奇怪我为什么会好端端的跨国生意不做,回到云南来吗?你如果深入了解就会知道,王家尽管是云南首富,但几乎所有的财富都是集中在我叔爷那一支。我的根基都在国际市场上,我为此花了多少财富去培养出国的人才,你们不难打听清楚。甚至我为此在欧洲投资了多少个项目、派遣了多少实习生,你们也很容易问道。请问我为什么要回来?云南有什么东西可以卖到国际市场上去?东川的铜矿,个旧的锡矿,可能还有点普洱茶,他们是我势力范围内的吗?”
“对啊,eason,为什么呀?哦,对不起,我是真的把您当成了朋友,出于关心才这么问的”。
“约翰,我很荣幸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工业化,我想要工业化。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将云南的特产向国际输出。你不知道,我从越南海防登陆后,回到家乡,这个在欧洲只需要最多三天的火车行程,我足足在马背甚至是步行了几个月。哦,你应该知道,因为你从缅甸密支那那边过来也很麻烦。
另外,我们还需要电报、电话、发电站。有了这些,商业情报可以更加迅速地交流,生产可以更加便捷,有钱人的生活也才更有质量。
而且,我们还需要一大批有规矩有本事的工人。您作为英国人,一定知道狄更斯笔下的童工只能节省微不足道的资本家的开支,而真正撑起英国工业脊梁的,一定是利物浦的有经验的造船工人。中国不能只有苦力,必须有一支受过良好培训的产业工人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英国主导的国际分工中,充分利用云南的矿产优势,获取最大的利益”。
王月生一副自干五的英国利益代理人的嘴脸让坎贝尔都有些隐隐作呕,但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英国本土的老爷们选择他来华卧底了。对,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