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邀请参会和澳门开宝
“嗯,几个月前重围中的东交民巷的几百名基督徒、几天前特意赶来的四国特别代表和委托他们表达感谢的另外三国的政府,可能会对于我与基督教世界和西方文明的认识及感情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毕竟我只是第一次与神父您见面,相互还需要加强沟通。您来中国的时间比我在西方游学的时间要久,对中国的了解,肯定比我对西方的了解更加深入。敬您”,说着,王月生将盛着冰红茶的酒杯虚空向科斯特举了一下,对方倒也礼貌地举起杯中的山楂水回敬。 王月生继续道,“其实,我十分感谢科斯特神父对于虹溪地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关注。可惜,大清国力有限,不能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80年代的费里法案那样确立免费、义务、世俗的教育体系”,王月生用饱含遗憾的语调说道。小样的,你自己的祖国可是几十年前就开始推行反教权政策、削弱教会控制了,有本事你先回去反政府抗议去。“我本人既然吹沐西风多年,肯定要将国门外的知识与见闻与家乡父老分享,所以,我们正筹备在虹溪开展“西方文明介绍月”活动,其中既包含了对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方面的介绍,自然也少不了对于上帝的福音的推广与传播。还希望科斯特神父届时拨冗前往指点一二”。
随后,王月生还举杯向周围的来宾,用中文和多国语言发出了届时参观的邀请。在一片赞扬与热情的回应声中,刚才的沉闷,甚至有些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科斯特神父也含笑应允,心中认为这是王月生先倨后恭的一种谈判策略。
王月生忍着心理上的不适,终于熬过了这个筹备已久、家族赋予重望的答谢酒会。虽然叔爷和大伯对于自己在言语上对神父不够恭敬颇有微词,但是,对于他当众宣布要在虹溪开展“西方文明介绍月”活动莫不大加赞赏,称为神来之笔。不过,也对他没有事先与家族就此深入沟通有些不痛不痒的批评。当然,彼此都知道,没有王月生的号召,不会有多少外国人会去那么个偏远的乡镇看什么自家文明的宣传活动;而没有王月生的组织,把整个云南省的懂洋务的人凑到一起,也搞不出来什么名堂。
可是,王月生并没有注意到,中午的酒会现场,还有两位女宾,就是他的同乡姜玉娘和玉娘的法语老师艾莲娜。这二人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也随同科斯特神父来到了昆明,参加了酒会,然后一直混迹于女宾那里,跟王炽的姨太太、王鸿图的女儿们倒是聊得不错,但并没有主动与王月生交流。而王家女眷也没有上赶子找王月生通报这件事的道理。加之王月生一直绷紧神经,用后世一市井小民的智商对抗前世这帮外国老江湖,无暇他顾,所以完全不知道场中还有两个年轻美女在偷偷注意着他。
即便知道,恐怕他也无心理会,因为他需要魂穿后世,那边还有好几个美女在等着他呢。
后世,王月生在开幕式的第一天是个小透明。然而,在前一天晚上,之前自称冯小姐同门师哥的澳门特区的文化局官员潘先生,当时曾与王月生就其在当地挖掘祖先埋藏文物、建立家族博物馆事宜进行过联系,还出了两个方案,这回又按照之前的商定,来到香港与王月生进行了最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