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众人议论,名传千古(第2页)
一旁的武夫子不住地点头,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接口道:“李夫子所言极是。秦朗此文,不仅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更打破了传统的师道观念,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般振聋发聩的观点,这对于我们学界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假以时日,这孩子必能在学术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林夫子也忍不住赞叹道:“这篇文章的文采亦是极佳,用词精准,句式工整,既有骈文的韵律之美,又不失散文的流畅自然。秦朗能将二者如此巧妙地融合,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这样的文章,流传千古,当之无愧!”
“我虽执教多年,阅文无数,但像《师说》这般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却是极少见到的。秦朗这孩子,将来若是能继续潜心钻研学问,必能为我大唐的学术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苏夫子一脸欣慰地说道,眼神中满是对秦朗的期许。
几位夫子你一言我一语,夸赞之声不绝于耳。他们深知,秦朗的这篇《师说》,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更是对传统学术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和创新,它必将在学界掀起一阵波澜,激励着更多的学子去追求真理,探索学问的奥秘。
此时的秦朗,在接受了众人的祝贺后,只是微微颔首,谦逊地回应着周围人的夸赞。他神色平静,悄然退到一旁,看着仍在热烈讨论的众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凭借前世韩愈的《师说》,在这国子监内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将自己所熟知的经典之作呈现出来,希望能引发大家对于师道和学问的思考。却未曾想,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巨浪。
台下的学子们,有的仍在逐字逐句地回味着文章中的精妙语句,有的则三两成群地激烈争论着其中的观点;台上的夫子们,还沉浸在对文章的赞赏与讨论中,眼中满是对秦朗这个后起之秀的期许。
而秦朗,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这篇《师说》,即将在这国子监,乃至更广阔的学术天地里,被无数人传颂、讨论,成为一段令人瞩目的传奇。
望江楼内,柳如是斜倚在精致的软榻之上,姿态慵懒。一旁的下人恭敬地垂手而立,正绘声绘色地汇报着国子监学术大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