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又见甲上(第2页)
温祭酒静静地听完秦朗的回答,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神色,但他作为学院祭酒,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考校的机会。
他微微眯起眼睛,缓缓说道:“秦朗,你刚才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但《尚书》中亦有诸多关于天命、神权的记载,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在当今之世,科学昌明,人们崇尚理性,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内容,该如何看待?又如何能从其中挖掘出对治国理政有益的元素呢?”
秦朗听了温祭酒的追问,心中微微一紧,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大脑飞速运转起来。
稍作思索后,他神色从容地回答道:“温祭酒,学生以为,《尚书》中关于天命、神权的记载,需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在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有限,天命、神权观念是当时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当今时代,虽理性盛行,但这些记载并非毫无价值。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看,‘天命’可理解为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理念。统治者若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大势,就如同违背‘天命’,必将导致社会动荡。比如在当今,重农抑商,便是顺应自然之‘天命’。”
“至于神权,在古代更多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敬畏之心的元素。当政者对道德、法律、民心等怀有敬畏之情,就如同古人敬畏神权一般,不敢肆意妄为。有了这种敬畏之心,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公正治国、廉洁从政,从而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温祭酒听了秦朗的这一番回答,眼中闪过明显的赞赏之色,点头说道:“秦朗,此轮辩论你表现不错,思维敏捷,见解深刻,能结合古今对《尚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时,李夫子走上前来,说道:“秦朗与温祭酒的辩论已结束,现在请各位评判打分。”
苏夫子拿起笔,微微皱眉思索着,率先开口道:“秦朗这孩子,在对《尚书》考辨方法的阐述上,能广征博引,从文献版本的比对到结合其他典籍佐证,条理清晰,可见平日里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这一点值得肯定。依我看,可给个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