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晓梦 作品

第218章 交流诗词文章(第3页)

秦朗轻轻一笑,耐心解释道:“林姑娘,我作此诗时,想着那些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又逢多病缠身的人,在萧索的秋天独自登上高台。‘万里’极言离家之远,‘百年’则写人生暮年,‘常作客’说明漂泊之久,‘独登台’更显孤独之深。这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自然是沉重万分。但这也是我当时真实心境的流露,写诗本就是为了抒情表意,所以我便将这份沉重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

温清悠听得频频点头,美目之中满是钦佩之色,说道:“秦公子果然见解独到,经您这么一讲解,这诗中的深意便清晰明了了。那《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你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秦朗神色认真起来,语气坚定地说道:“温姑娘,在我看来,学问之道,在于追求真理。无论身份贵贱,年龄长少,只要有人掌握了‘道’,那他就可以成为我的老师。在国子监中,不乏身份低微但才学出众之人,也有年轻却见解深刻的学子,我们不能因为身份和年龄而忽视他们的学问。所以我才提出这样的观点,希望能打破世俗的偏见,让大家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

林诗允和温清悠听了秦朗的解释,都陷入了沉思,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唯有烛火偶尔“噼啪”作响。

在这静谧的房间里,烛火摇曳,映照着秦朗、温清悠与林诗允三人。随着交流的深入,气氛愈发热烈。

温清悠和林诗允不断抛出问题,从诗词的意象运用到文章的立意布局,而秦朗则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