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晓梦 作品

第253章 问答(第2页)

秦朗略一思索,便起身答道:“后稷善农耕,精于稼穑,这使得周民族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的智慧与勤劳,也成为了周人尊崇的精神象征,凝聚了周族人心,对周王朝的兴起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林夫子点头赞许,“答得不错。”

接着又讲起《尚书》中《微子》的内容,讲完后看向温清悠,提问道:“微子面对商纣王的无道,最终选择离开,这一行为该如何从儒家的‘仁’‘义’角度去评判呢?”

温清悠认真思考后回答:“从‘仁’的角度看,微子离开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百姓因商纣王的昏庸而遭受苦难,这是对百姓的仁爱;从‘义’的角度讲,他不愿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义底线,虽离开却不失为一种正义之举。”

林夫子面露欣慰之色,继续讲解《礼记》里关于丧礼的章节,随后看向林诗允,“丧礼中的诸多仪式看似繁琐,但其背后蕴含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呢?”

林诗允眨眨眼睛,答道:“丧礼的这些仪式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是维系家族情感、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珍视。”

“很好。”林夫子满意地笑了笑,接着阐述起《易经》中“泰卦”与“否卦”的相互转化,讲完后看向赵承德,“说说这‘泰’‘否’二卦的变化,给我们为人处世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赵承德沉稳答道:“‘泰’时不可骄纵,应居安思危,否则便会走向‘否’;‘否’时也不必气馁,要坚守正道,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终能转‘否’为‘泰’。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

见众人都能较好地理解和吸收,林夫子便加快了讲课的节奏。他旁征博引,将五经的知识娓娓道来。时间就在这一问一答、一讲一听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已接近尾声。

林夫子合上书卷,说道:“今日看你们都颇有收获,我很欣慰。但五经学问浩如烟海,需你们日后不断钻研。回去后好好整理今日所学,有疑问再来找我。”秦朗几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应下,心中满是对林夫子的感激,也对这五经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