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晓梦 作品

第273章 归京风云(第2页)

文官们被武将们这一番话怼得脸色通红,林正强词夺理道:“我们这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不能因为秦将军的战功就破坏了朝廷的规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大殿内顿时一片嘈杂。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韩崇山站了出来。他官居高位,平日里在朝堂上颇具威望,只见他整了整官袍,不紧不慢地说道:“皇上,臣也以为封秦将军为镇西侯一事需从长计议。秦将军此次出征,虽有战功,但封侯不仅仅是看战功,还需考量其在朝堂的影响力以及对朝廷平衡的作用。如今武将势力渐强,若此时再大力封赏秦将军,恐会打破文武之间的平衡,不利于朝廷的稳定啊。”

韩崇山的话一出,武将们更加气愤。

李勇涨红了脸,大声反驳道:“韩大人,你这是在故意打压我们武将!秦将军一心为国,何谈影响朝廷平衡?难道我们武将在边疆出生入死,还比不上你们在朝堂上动动嘴皮子?”就在气氛愈发紧张之时,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周老将军缓缓站了出来。

他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众人,声音虽有些苍老却不失威严:“韩尚书,你这话可就不对了。秦将军此次出征,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大盛朝守住了边疆,保了百姓的平安。若没有他们这些武将在前线厮杀,你这吏部尚书还能安稳地坐在朝堂上吗?”

周老将军顿了顿,接着说道:“封侯拜将,本就是对有功之人的嘉奖。秦将军的战功摆在那里,封个镇西侯是他应得的。至于你说的文武平衡,秦将军忠心耿耿,又怎会破坏朝廷的稳定?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秦明听着周老将军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投去感激的目光,微微拱手,以眼神向周老将军致谢。

朝堂上众人被周老将军的一番话镇住,一时间都安静下来。

这时宋国公站了出来,上次孙子林文回家说起过和一个叫秦朗的发生矛盾,说是秦明的庶子,今天正好有机会给秦明使绊,于是开口反对周老将军道:“周老将军,您话说得虽在理,可这秦将军的家风也不得不让人考量啊。我听闻秦将军的庶子秦朗,在国子监求学,前段时间与我孙儿林文起了冲突。我孙儿一向老实本分,却被秦朗那小子刁难。这秦将军在外征战,家中子弟却如此跋扈,可见秦将军在管教上是有所疏忽的。”

周老将军眉头一皱,不悦道:“宋国公,这是秦将军家中之事,与他此次战功并无关联。且不说此事真假如何,怎能因为一个孩子的行为,就否定秦将军的赫赫战功?”

宋国公冷笑一声,道:“周老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这上行下效,家风不正,又怎能保证秦将军在朝堂之上不会有私心?如今皇上要重赏秦将军,若是因为他的功劳就忽视了这些潜在的问题,只怕日后会生出许多麻烦。我这也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着想。”

大殿众人听到宋国公提起秦朗的名字,都是云里雾里,但是也有一些见过秦朗或者和秦朗打过交道的人,在小声议论着。

这时,一直沉默的宰相苏贺终于开口了:“皇上,宋国公所言,虽也有几分道理,但秦将军此次战功卓着,实乃我大盛朝之幸事。至于秦朗之事,在未查明真相之前,实在不宜过多揣测。年轻人之间有些摩擦也在所难免,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给秦朗定了过错。秦将军一门忠烈,为朝廷出生入死,我们应当多些信任。”

苏贺的话虽没有直接维护秦朗,但话里话外都是在帮秦朗说话,试图缓和一下此时对秦明父子不利的局面。

宋国公听了,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恨苏贺多管闲事。

而秦明则偷偷看了苏贺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太子陈睿霆看到苏贺开口了,也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苏宰相所言甚是。秦将军为我大盛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这份功绩不可磨灭。秦朗之事,既然尚未查明,就不该成为阻碍秦将军受赏的理由。而且,秦朗身为秦将军之子,想来家教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或许其中存在什么误会。儿臣以为,我们应该给予秦将军一家足够的信任,莫要寒了功臣的心。”

太子的话让朝堂上众人纷纷侧目。五皇子陈睿骁心中暗恨,没想到太子会在此时帮秦明说话。

陈清然在一旁听着众人的争论,想了一下,秦朗的名字自己也听过很多次,知晓他才学过人,在国子监中颇有名声,想来这件事情不是宋国公说的这么简单。

于是,陈清然轻咳一声,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宋国公,秦朗的才学和品行,在国子监也是有目共睹的。仅凭你孙儿的一面之词,实在难以服众。在事情尚未调查清楚之前,还望你不要妄下定论,以免冤枉了好人。”

宋国公被陈清然这么一驳,碰了一鼻子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张了张嘴,却不好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