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晓梦 作品

第321章 清风书院,沈砚(第2页)

秦朗望着沈砚挺直的脊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纹路,淡笑道:“各人自有风采,且当赏一场热闹。”

孙浩辰急得直跺脚:“秦兄真不参加?这诗会明日能传遍扬州城,多少世家子弟巴望着在月瑶姑娘跟前露脸!你随便作首诗,都能让那些酸儒无地自容!”

秦朗将冷透的茶盏推到一旁,目光扫过厅内交头接耳的人群,忽想起临行前父亲说的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轻笑摇头,语气带着几分疏懒:“扬名之事,于我不过浮云。”沈砚站起身来,放下酒杯,起身走到窗前。他负手而立,凝视着窗外,思绪仿佛飘向了远方。

沈砚想起了扬州城的雪,不同于漠北的豪迈粗犷,也不似江南其他地方的温婉轻柔,它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承载着这座古城千年的历史与沧桑。

“那在下就献丑了。”沈砚收回思绪,声音清朗而沉稳。他略作思索,缓缓开口:

“琼花散尽玉尘扬,古堞寒凝岁月长。

汉苑笙歌埋冻土,邗沟烟水覆银妆。

风摧戍角千堆雪,梦断淮云万里霜。

欲问苍生何处在,孤灯照尽鬓边凉。”

沈砚的声音抑扬顿挫,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在听雪阁内回荡。众人先是一愣,随后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这首诗,以雪起兴,却又不仅仅是写雪。诗中“琼花散尽”暗喻扬州昔日的繁华不再,“汉苑笙歌埋冻土”则借古讽今,道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风摧戍角千堆雪,梦断淮云万里霜”两句,将眼前的雪景与边疆的战事联系起来,让众人感受到了大陈王朝面临的危机;而最后的“欲问苍生何处在,孤灯照尽鬓边凉”,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沈砚对天下苍生的忧虑,以及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无奈。

沈砚一袭月白长衫立在厅中,手中诗稿尚未放下,阁内已陷入短暂的寂静。

\"好诗!\"率先打破寂静的是二楼雅座的陆苍梧。这位漠北书院的翘楚,眼中闪过兴味,\"清风书院果然藏龙卧虎,沈兄此诗既有家国之忧,又含风月之韵,妙哉!\"

他身旁的苏烈却皱起浓眉:\"不过是文人酸腐之语,若真有忧国之心,何不投笔从戎?\"话虽如此,眼底却难掩赞赏。

角落的叶寒舟握紧了袖中的诗稿,那是他精心准备的咏雪之作。此刻听了沈砚的诗,只觉字字珠玑,相较之下自己的作品竟显得黯然失色。他轻叹一声:\"清风书院此番学院大比怕是势在必得,各书院高手如云,想要拔得头筹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