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诗词斗春波(第2页)
武夫子重重一拍大腿,震得案上笔墨跳动:"那还用说!这小子的笔杆子,比我的长枪还利索!"
洛洪的铜锣声惊散运河上的薄雾时,沈砚已将狼毫在歙砚里重重掭了三次。他盯着"春日抒怀"的题笺冷笑,眼角余光扫过秦朗伏案的身影——那个写出《漕运利弊论》搅乱局势的人,此刻正对着宣纸凝神。
洛云舒攥紧竹扇,扇骨上的泪痕斑在掌心硌出深痕。几日前的切磋还历历在目——那时她精心雕琢的《青玉案》,在秦朗信手拈来的《雨霖铃》前黯然失色。父亲那句"后生可畏"的叹息,此刻仍刺得她耳膜生疼。
砚台里的松烟墨泛起冷光,她望着运河上穿梭的画舫,忽然想起秦朗策论里"官督商营"的锋芒。素日写惯婉约词的手微微发颤,却在落笔时多了几分狠劲:"画舫笙歌绕碧汀"七个字力透纸背,韵脚处刻意选用入声险韵"寂"。
笔尖悬在半空,她又想起秦朗写《雨霖铃》时从容挥洒的模样。那日他淡淡道"填词当如用兵,险中求胜方见真章",此刻竟成了对她的嘲讽。
洛云舒咬住下唇,在第二句补上"骤雨初收灯火寂"——这暗藏机锋的转韵,既是向秦朗下的战书,也是白鹭书院不容轻视的宣言。
当陆崇安的脚步声逼近时,她飞快地在《浣溪沙》下阕写下"莫教才思负韶光"。墨痕未干,她抬眼望向隔了两排的秦朗,见他正凝神思索,忽然生出几分快意——这次,定要让他知道,白鹭书院的婉约词风,亦能藏锋如剑。
叶寒舟的狼毫在羊皮纸上顿了顿。漠北书院向来不屑江南文辞的绮丽,可此刻他望着秦朗被众人簇拥的模样,想起族中长老"结交英才"的嘱托。
笔尖饱蘸松烟墨,"朔风犹带塞尘腥"的雄浑字句跃然纸上,余光却始终留意着秦朗的落笔节奏——这看似寻常的诗题,或许正是试探对手的良机。
陈靖灌下一口烈酒,酒渍顺着蟒纹衣襟滴落。他将酒壶重重砸在案上,吓得邻座学子一颤。"这酸诗有甚难?"
大笑着挥毫写下"笑看春风戏王侯",却在抬头时与秦朗的目光相撞。两人相视一笑,却都在对方眼底看到了警惕——幽王府与将军府微妙的博弈,终究要在这诗卷上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