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晓梦 作品

第393章 湘妃笔赠少年心(第2页)

“多谢柳姑娘厚赠。”

秦朗将锦盒合上,郑重道,“这份情,秦朗记下了。”

温清悠不知何时也跟了过来,此刻正托着腮看柳如是,忽然笑道:“柳姑娘是不是也觉得,秦朗写‘少年自由则大陈自由’时,特别像书院里讲的那些先贤?”

柳如是看向秦朗,目光清亮:“先贤或许沉稳,却未必有这般锐气。秦公子的难得,正在于这份‘醒着的醉意’——醉得敢说真话,醒得知为何而说。”

这话与林诗允昨日那句“他这是醉了,也醒了”不谋而合。

秦朗心中微动,忽然明白过来,这些聪慧的女子,远比旁人更懂他笔下的激荡。

正说着,汤包端了上来,皮薄如纸,褶子精巧,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金黄的汤汁涌出来,鲜得人舌尖发麻。孙浩辰吃得不亦乐乎,赵承德却还在念叨着要把文章带回国子监,温清悠则细心地给秦朗递过醋碟。

柳如是吃得不多,偶尔插话,说些江南的风土人情,或是京城近来的趣闻,话虽不多,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化解赵承德的焦虑,也让秦朗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

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街上的叫卖声、茶馆的说书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鲜活。秦朗看着眼前这烟火气的一幕,忽然觉得,他笔下的“少年大陈”,其实就藏在这些寻常巷陌的生计里,藏在这些为了日子奔波却依然对公道抱有期待的人心间。

“对了,”柳如是忽然想起什么,“听闻令尊镇西侯在西陲推行营田法,近来似乎遇到些阻力?”

秦朗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确有此事。四藩中的镇北王,以‘擅改祖制’为由,弹劾家父。”

柳如是沉吟道:“镇北王麾下的粮草,有三成是从江南采买的。望江楼与那些粮商素有往来,或许能查到些他们囤积居奇的证据——若能证明镇北王是因私利阻挠营田法,弹劾的分量便轻了。”

秦朗心中一震。他没想到柳如是竟连此事都知道,更没想到她能立刻找到应对之法。这位柳姑娘,果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