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房子封顶村里通电(第2页)
叫得上名字的有几个
锯子、刨子、凿子、墨斗、斧头、木钻、这些老祖宗传来的木匠工具,黄木匠玩的手拿把掐,把一块块不规则的木头,最终都雕琢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不,没几天的功夫,黄木匠就按照魏大山房子的尺寸,将窗户的大小框架,全都做了出来,甚至还用剩下的木料,给魏大山做了大门和梯子。
当他推着板车,将这些木料运到魏大山的新房子时,魏大山已经和魏大根,还有建刚建强几人,在房顶上搭好了木头。
建造房顶可是个技术活。
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技术。
第一批迁徙到北疆的人,大部分住的都是地窝子,方便简单,但土里土气,身上的衣服就从来没有干净过。
再后来,这些人又学会了建造茅草屋和陕北的窑洞。虽然比地窝子敞亮,但一到夏秋季节,遇到大雨天,往往都会漏水。
到了八十年代,条件相对好一点,基本就是砖木房了。
魏大山几人,先将最粗最结实的木头,放在最中间,当做顶梁柱,然后以顶梁柱为中心,在两旁均匀的放置好粗细长短差不多的木头。
等把这些木头放置好之后,又会在上面铺上去年搜集的麦草,还有干燥的红柳枝和胡杨木,混合在黄泥巴抹上厚厚的一层,将这些木头和树枝之间的缝隙全部都添堵上,这还不够,借着黄泥巴还没有干的时候,再把这些天积累下来的灰碴子均匀的放在上面,又用木头墩子重重的锤击,直到将这些灰碴子捶打的夯实了,这房顶放才算是建好。
三月的天气,不冷不热也几乎不下雨,倒是个盖房子的好时节。
一伙人足足干了一下午,方才将这三间屋子的房顶全部弄好。
当魏大山从房顶上走下来的时候,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房子一旦封顶,主体工程基本算建好了,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给墙壁抹灰,给地上铺砖,再就是把院子四周围起来,这些事都简单。
不过,零零碎碎的加起来,其实也耗费不少材料,之前魏大山预算的已经算宽裕了,但在工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又通过施工队那边,搞了些石灰和沙子还有石头过来,方才将偌大的宅院彻底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