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264章 月色下的教工楼与快餐店的偶遇(第3页)

许清瑶脸颊微微红了红,大概是觉得临时拉人加班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理直气壮地指着桌上的材料:“之前的配色太平了!缺乏科技感和未来的延伸感。韵华点子多,能帮我出主意。这个新渐变色调……”她拿起一张刚涂好的彩色效果图小样,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创作的热情,“你们觉得怎么样?”

江明华和林雪萍凑过去看了看。那张小样上运用了从深海蓝到宇宙银的过渡,配合抽象的电波线条和几何结构堆叠,确实比市面上常见的展示板时尚新颖许多。江明华作为设计相关人士,赞许地点点头:“很有冲击力,层次感也好。韵华你配色进步挺大。”后半句显然是揶揄自家老弟以前在家画的东西都是“抽象派”。

林雪萍也由衷赞叹:“设计感很强,许同学真有创造力。江韵华也帮了大忙吧?”她笑着看向弟弟。这种非课堂场合下的偶遇,让师生关系暂时退居幕后,更像是一种温和的长辈对小辈才能的欣赏。

“他啊,主要提供苦力和抗抱怨能力。”许清瑶朝江韵华皱皱鼻子,做了个鬼脸。江韵华立刻回敬她一个“白眼”,顺手把她手边沾了色素的餐巾纸扔掉,又从自己盘子里拿了一根薯条递给她。两人之间那种看似斗嘴实则充满无间默契的互动,自然而亲昵。

看着这对青春洋溢、在校园里各自闪耀却私下里关系如此融洽的少年少女,林雪萍和江明华相视一笑。那种年轻人独有的活力、创造力和彼此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暧昧,像一缕清新的风掠过心间。这场景让她恍惚想起了自己和江明华在高中时的某些片段,只是身份换成了旁观者。身为教师的严谨和身为兄长的审视目光,在此刻都化作了理解和欣赏。

“你们慢慢弄,我们刚加完班,饿坏了,先去点餐。”江明华笑着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朝许清瑶点点头。

点完餐,他们端着餐盘在江韵华他们旁边的空桌坐下。等餐的空隙,林雪萍拿出手机,发现有一条未读的短信,是母亲发来的:

【萍萍,晚上煮了鱼头豆腐汤,给你留了一小锅在冰箱里冷藏,明晚值班回来可以热一下喝。早点休息。】

一种家常的、无需多言的关怀透过屏幕传来。她脸上不由自主漾开安静柔和的微笑,快速回复:

【知道了妈,谢谢。刚忙完,在和同事吃饭。您也早点睡。】

放下手机,转头看见江明华正看着她,手里也握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上正显示着一条信息。他解释道:“我家老爷子发的,问我周末能不能陪他去看一套他想研究的老建筑测绘……” 他无奈地笑了笑。

两份热气腾腾的快餐套餐很快被端了上来。散发着油炸食物特有的诱惑香气。奔波加工作之后的深夜,这样一份热气腾腾的套餐,抚慰的不仅仅是肠胃。

林雪萍小口咬着酥脆的炸鸡块,香脆的外皮下是鲜嫩多汁的鸡肉。温热的薯条沾上酸甜的番茄酱,是简单却踏实的满足。她偶尔抬眼看看旁边还在对设计方案低声讨论、时而争辩两句、时而笑出声的少年少女;再侧头看看身边慢条斯理吃着汉堡、目光温柔落在自己身上的江明华。餐厅里舒缓的背景音乐流淌,窗外城市的夜色深沉而包容。

这一天的疲惫、绞尽脑汁的批阅和教案编写,仿佛都在这深夜的热食、熟悉温暖的人的陪伴以及这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落中被悄然消融了。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在一地鸡毛的忙碌与责任中,穿插着暖心的汤、充饥的快餐、亲人絮絮叨叨的短信、并肩同行或对面而坐的那个人……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构成了生命底部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

吃完饭准备离开时,江韵华他们的方案改得正酣。林雪萍和江明华没有过多打扰,只是叮嘱了一句“别弄太晚,路上小心”,便一同走出了灯火通明的快餐店。春夜的风比来时带上了更多暖意。

街道寂静,月光如练。江明华很自然地牵起林雪萍的手。她的手微凉,被他宽大温热的掌心包裹住,瞬间便暖了起来。两人十指相扣,指尖轻轻摩挲着对方的手背,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他们肩并肩走在回教工宿舍楼的方向,步履从容。

身后的快餐店灯光逐渐远去,缩小成一个明亮温暖的方块。他们朝着同样等待着他们的那个点着灯火的小小空间走去,身后是年轻一辈的欢声笑语和灵感迸发,而他们的前路,是紧握的双手,是夜色下安静延伸向家的道路,是未来无数个这样平凡却安心、琐碎却温暖的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