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骤雨、伞影与门廊下的涟漪(第2页)
她刚站定,一道刺目的车灯就穿透雨幕,由远及近,稳稳地停在了廊檐外紧靠路肩的地方。熟悉的黑色suv,车窗摇下,露出江明华带着温暖笑意的脸。
“快上来!”他声音穿透雨声。
林雪萍拉开车门,带着一身被廊风吹散的凉意和雨水的湿润感钻进副驾驶。车门关上的瞬间,车外震耳欲聋的雨声骤然被隔绝,只剩下空调系统轻柔送暖的声音和车内熟悉的、属于他身上的清冽气息——那是干净的肥皂味夹杂着一点点墨水和木屑的气息,是他工作的味道,也是让林雪萍瞬间感到安全和放松的味道。
“冷吧?”江明华侧身看着她,顺手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一档,目光落在她被风吹得微红的鼻尖和鬓角几缕粘着的湿发上,眼神里有清晰的心疼,“给你捂捂。” 他很自然地探过手,握住了她放在腿上的手。他的手很大,掌心温热干燥,像个小暖炉,立刻驱散了她指尖的冰凉。
“还好,就廊上风大。” 林雪萍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那份暖意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她看着他同样被溅湿的肩头和微湿的发梢,“你呢?工地怎么样?这么大雨影响施工吗?”
“现场有点泥泞,一些土方作业暂时停了,不过主体建筑改造都在室内进行,不受影响。正好跟工程监理聊了聊细节,时间也算没浪费。”江明华启动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想去哪儿?吃点热的暖暖?”雨刮器规律地摇摆,前方一片模糊的水世界。
“嗯。”林雪萍看着窗外流动的水帘,“找个安静点的地方吧,正好……我还有点事想跟你说。”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公文包还放在她腿上,里面除了学生的作业,还有今天年级组临时给她的那份关于带学生参加省级生物实践创新赛的通知和繁琐的筹备要求。她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整理思路,也和他分享这份新的挑战。
车子在雨幕中平稳前行,车内是静谧而舒适的暖意。
最终,车子停在了一个社区商圈附近。江明华撑着伞小跑下来,再绕到副驾驶这边,为林雪萍打开车门。两人依偎在一把宽大的商务伞下,快步穿过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却空旷的步行街,闪身进了一家名为“云水小筑”的餐馆。门口的风铃因为推门而入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叮咚声。餐馆里灯光暖黄,放着舒缓的轻音乐,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温和的香气,雨天的缘故,客人不多,更显静谧。
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乌冬面,又加了一份暖胃的姜茶和几碟清爽小菜,两人选了一个靠窗的安静卡座。窗外雨帘依旧,室内却温馨如春。
“好了,这下可以说了,什么事?”江明华把滚烫的姜茶往林雪萍那边推了推,隔着氤氲的热气注视着她。
林雪萍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盖着教务处红章的通知,递到他面前:“省里组织一个大型的生物实践创新赛,旨在将理论应用于社会热点和生态保护研究。规模很大,要求每个重点高中至少提交三份高质量的项目报告和实物模型或数据支撑,并且需要教师深度指导。我们校长很重视,让我负责牵头。”
江明华接过那份充满专业要求和时间节点的通知,认真翻看起来,眉头也随着那些密集的条款轻微拧起:“时间这么紧?下个月初就要校内选拔推荐,中旬就要提交省里第一轮筛选材料?”他指着其中一个日期,语气里是清晰的担心,“你这学期高三教学任务本来就重,晚上还有竞赛辅导,现在再加这个,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他的反应在意料之中。林雪萍低头搅拌着面前刚送上来的乌冬面,浓郁的骨汤香气升腾而起。暖黄的灯光柔和地勾勒着她的侧脸轮廓。“我知道时间紧任务重,”她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种认真考量后的决心,“但是这个机会……很难得。”
她顿了顿,抬起头直视着江明华担忧的眼睛,眼神清澈而坚定:“这次的选题范围更贴近现实民生——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慢性病调查、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这些都是可以真正落地、甚至可能影响政策方向的研究。不像以前那些纯粹理论推演或者实验室内的竞赛。我觉得,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统计、实验、逻辑分析能力应用到这些真实的、有意义的项目里,对他们的成长会更有价值。这不止是为了一张奖状,是真能学到东西、看到自己的力量。”
她的话语清晰有力,带着一位负责教师的责任感和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情怀。这是江明华熟悉的林雪萍,也是更触动他的林雪萍。她面对困难时从未畏缩,总能捕捉到挑战背后更深远的意义。这份对教育本质的执着和理想主义的光芒,恰是当年在高中时就最吸引他的地方之一。
江明华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虽然眼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散去,但已转化成了理解和欣赏。“你这么说,”他放下手中的通知单,双手交叉放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温和下来,“这确实不是简单竞赛了,更像科研启蒙课。立意很好。”他端起自己的姜茶喝了一口,“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项目协调上如果需要外部资源或者报告排版美工这些,你知道我工作室那几个小年轻做ppt和排版是强项,就是不知道你们这种学科性强的内容他们能不能理清头绪。或者……”
他的目光落在通知单附带的选题指南上的某个字眼:“你看这里,说提倡多学科融合项目,尤其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者简易的空间模型分析……这似乎是生物统计学范畴之外的?”他的思维敏锐地捕捉到了突破口。
林雪萍眼睛一亮:“对!其实我正有这个想法!比如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核心是布点、样方调查和数据分析,但如果能把数据采集点定位结合简易gis成图,效果会直观震撼很多。还有社区慢性病分布调查,如果和居住环境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做热力图……” 她的语速因为思路的打开而变快了一些,“但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主要负责计算机考试和编程教学,gis这块……” 她有些犯难。
“空间数据成图和分析,”江明华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这不就是我最熟悉的地盘吗?”他的语气带着专业领域内的自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我们平时做社区改造,前期调研都要用到gis分析人流热力图、功能布局合理性。虽然软件高级,但基础的空间数据和成图原理我熟。如果你不嫌弃我这外行讲得不够专业,我可以抽空去趟学校,给感兴趣的学生简单介绍下这个工具如何服务于生物调查和社区健康研究,讲讲数据落点、叠加分析的基本逻辑,再实际操作带他们做个小例子。就当……给高中生开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