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骤雨困住的校花与透光建筑模型教室里的守护
期末考试周前的最后半个月,整个校园都笼罩在一种紧绷而炽热的氛围之中。图书馆的座位一位难求,自习室里充斥着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与轻得不能再轻的翻书页声。空气里弥漫着油墨、咖啡因和年轻身躯高速运转时散发的淡淡脑力燃烧的气息。
高一高二还能听到一些关于即将到来的假期的零星讨论,而高三所在的区域,则是真正的、无声的战场。走廊上步履匆匆的学生们个个眼底带着或深或浅的青黑,怀里抱着厚厚的错题本和练习册,目标明确地从一个教室冲向另一个。老师们也同样绷紧了弦,讲台上、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伏案批改试卷、整理重点提纲的身影。时间,成为了最奢侈的资源。
林雪萍的高三生物组更是如此。她不仅仅要应对自己班级的紧张复习节奏,作为备课组长,还得统筹全年级最后的冲刺阶段规划、协调资源、甚至要关注几个心态濒临崩溃的临界生,一次次在午休或放学后找他们谈心疏导。一天下来,嗓子通常是沙哑的,回到教工宿舍,只想倒在沙发上放空一会儿。
江明华心疼她的疲态,工作室的项目也正进入方案深化阶段,但他仍坚持每天傍晚抽空来学校一趟。有时是送一碗他让张妈熬好的百合莲子羹,有时是默默陪她在办公室加班一小时,自己则在旁边安静地核对项目图纸的细节。他不会说太多劝慰的话,那实在的话在厚重的现实压力前显得苍白,他只是把温热的水杯放在她手边,或是当她终于放下笔,累得靠在椅背上闭目时,用指腹轻轻按揉她两侧的太阳穴。他的指腹带着常年握笔磨出的薄茧,力道沉稳而温柔,总能精准地缓解她绷紧的神经。办公室灯光下,他专注地凝视她闭目的面容,眼底的心疼像水波一样柔和地荡漾开。往往就是这短暂的几分钟舒缓,让她能汲取到继续支撑下去的力量。
相较于高三战场般的氛围,高二的生活虽然同样忙碌,却还透着一丝属于青春期的、尚未完全被升学压力压垮的灵动。江韵华最近格外忙碌,他作为建筑系特色班的学生,正全力投入到校园标志建筑——校史馆主厅的微缩模型改造项目中。这是本学期建筑设计实践课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期末综合评定。他分到的区域是主厅东翼和连接艺术走廊的过渡空间设计。这个区域的挑战在于既要保留老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又要融入现代艺术和光影元素,同时考虑通透性,让阳光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射进来。
设计稿已经改了七八遍,模型用的材料堆满了他家客厅的一个角落。江明华偶尔下班早,会顺道绕过去看看弟弟的进展。这天晚饭后,江明华果然又提着一袋新鲜水果出现在江韵华房间门口。
“哥?你今晚不忙?”江韵华正趴在摊开的设计草图和零部件的书桌上,愁眉苦脸地盯着一处细节。
“项目报告刚交上去,喘口气。”江明华走进来,扫了一眼桌上略显凌乱的景象,“遇到坎儿了?”他放下水果,拖过一张凳子坐在弟弟旁边。
“嗯……过渡空间这里的顶梁结构支撑和采光天窗的交叉点处理,模型里总感觉失衡。图纸上看没问题,做出来就总觉得别扭,承重比例和视觉效果冲突。”江韵华把刚打磨好的一个小构件递给哥哥看,脸上是显而易见的苦恼和不服气的倔强。
江明华接过那个小巧的构件,在指间翻转着仔细打量。他虽然不是专攻建筑史,但对力学结构、空间关系和设计语言的融合有着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拿起旁边的铅笔,顺手在一张空白纸面上飞快地勾勒了几笔简洁的线条:“主要问题是你的支撑点为了视觉效果太薄,对光线的捕捉设计又需要足够大的开孔。尝试把支撑梁外移,做成‘隐框’效果,同时在这里,”他用铅笔尖在弟弟图纸上点了一个位置,“增加一道内斜的、几乎与光线同角度的承重筋络,很细的那种,类似‘影骨’。主承重让它藏在视觉盲区,保证强度;细的结构既加强了稳定性又不阻挡主要光线,还能形成一些有趣的投影效果。另外,连接用的卡槽这里,倒角的角度再收窄半度,结合紧密度会更好。”
他说得清晰明确,寥寥几笔就在纸上勾勒出关键点,再配合实物构件的解说,瞬间就让原本困扰江韵华的结构矛盾点豁然开朗。那种精准的专业眼光和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课堂和书本上难以直接获取的宝贵财富。
江韵华眼睛一亮,拿过哥哥画的那张纸,又对着哥哥点出的位置反复看了几遍,用力一拍桌面:“哥,厉害啊!我怎么就没想到用‘影骨’这个概念来平衡!这办法好!既解决问题又不破坏整体美感,太棒了!”困扰多时的难题被解开,他脸上顿时露出如释重负又充满干劲的笑容,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他立刻抓起工具,准备根据哥哥的建议修改那块小部件。
“小点声,别扰民。”江明华失笑,顺手拿起桌上一个没拆封的面包圈啃了一口,“多想想实际制作过程中材料力和视觉引导的综合效果,别只盯着一处。你还有时间,改好了给我看看成品。”
江家两兄弟在灯光下研究模型结构,窗外,夜色已经深浓。
次日,天公却不作美。
整个上午天空都是铅灰色的,沉闷阴郁。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高二美术社的活动室里,许清瑶正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为即将到来的学年成果展做最后的布景设计。她们社承担了这次展览的主视觉设计和部分展台氛围营造。许清瑶作为美术社的顶梁柱之一,尤其忙,负责了好几个核心区域的整体效果把控。她拿着调色盘和画笔,踮着脚尖在一幅大型背景板上勾勒最后几处细节,神情专注,脸上甚至蹭了一点天青色的颜料,也浑然不觉。
就在这时,一阵沉闷的隆隆雷声由远及近,紧接着,没有任何过度和缓冲,密集硕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刹那间,雨声如瀑,世界被灰白色的水幕笼罩,视线能见度骤降。
“啊呀!下雨了!”活动室里的女生们发出一阵惊呼。美术社活动室位于旧实验楼顶层,窗户不算很严实,几扇没关紧的窗户瞬间就吹进了不少雨水,打湿了靠近窗边的画具和纸张。社员们手忙脚乱地去关窗、搬开怕潮的画具。
“这雨也太突然了吧!”许清瑶放下画笔,也赶紧跑去帮忙。她刚关好自己负责的那扇窗户,正准备去帮助另一个正在奋力够高窗的学妹,口袋里的手机却先震动了起来。她掏出来一看,是母亲发来的信息:
【瑶瑶,气象预警说今晚有强对流天气,雨很大可能还有风。你爸单位那边路被淹了,接我的车也堵在半路了,我俩估计至少两小时才能到你学校那边。你找地方躲好雨,千万别自己走,尤其别过城西那片低洼!等我们信!小心安全!】
信息里的担忧几乎要溢出屏幕。
许清瑶的心微微一沉。她知道城西那片低洼区是回家必经之路,这个点加上这种暴雨,积水肯定严重。而且,她低头看看自己:为了活动方便,今天穿了帆布鞋和薄款七分裤,完全不适合这种暴雨。活动室里的伞…她环顾四周,只有几把看起来并不怎么结实的小花伞。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暗了下去——没电了!昨晚忙得太晚,忘了充电!许清瑶试图开机,屏幕闪过一个低电量的图标,就彻底陷入了黑寂。
她的心彻底提了起来。活动室里开始有人陆续被家长或同学打来电话,陆陆续续撑着伞结伴离开了。雨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越下越大,伴随着风声呼啸。外面的天色在下午三四点就已经暗得如同入夜。活动室里的灯光在噼啪的雨声中显得格外昏黄且孤立无援。留下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