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排查行动(第2页)
这样的“误判”,在初期的排查中屡见不鲜。它不仅消耗着联盟的资源,也在无形中消磨着排查人员的耐心和信心。混沌族暗子就像融入深海的墨滴,想要在茫茫三界中找到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
第三章:蛛丝马迹,暗夜中的微光
困难重重,但三界的猎手们并未放弃。他们明白,每一次失败的排查,都可能让下一次成功更近一步。他们开始总结经验,调整策略。
仙界的仙师们不再单纯依赖大范围的能量扫描,而是转而研究混沌能量的“特性”。他们发现,混沌能量即使被刻意屏蔽,也会在物质层面留下一些极其细微的“熵变”痕迹——比如一片叶子的衰败速度异于常物,一块石头的温度传导略有不同。于是,“微观溯源术”被开发出来,仙门弟子们不再追求一眼望穿,而是耐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如同考古学家般,从最细微的异常中寻找线索。
云谷仙尊的亲传弟子灵溪,在巡查东海边的一片石林时,就凭借这种“微观溯源术”,发现了一块石头表面的纹理走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深入探查后,竟然在石头下方的缝隙里,找到了一枚刻有混沌族秘纹的玉简残片。虽然玉简内容早已被销毁,但这至少证明,这里曾有暗子活动。
魔界的影卫们则开始利用“心魔诱饵”的变种。他们不再试图直接感知恶意,而是散布一些关于“混沌之力能实现愿望”的虚假信息,通过观察哪些人对这类信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来缩小排查范围。在魔焰滔天的黑火山脉,一位平日里对力量毫无追求的低阶魔将,在听到“混沌之力可复活逝去爱人”的传言后,眼神中闪过的一丝贪婪与狂热,被潜伏在暗中的影卫敏锐地捕捉到了。虽然最终的确认过程充满危险,但影卫们成功将其抓获,从他口中逼问出了一个隐藏在魔窟深处的混沌联络点。
人间的排查则更加注重“人”的因素。萧珩下令,各地在排查时,不仅要记录“可疑行为”,更要收集“人物关系网”。一个人的异常,往往会在他的社交圈、生活轨迹中留下痕迹。在中原腹地的一座古城,官府记录下一个突然暴富的乞丐。深入调查他的“暴富”来源毫无结果,但顺着他的交往圈往上查,却发现他最近频繁接触一个外来的、以“算命”为幌子的游方道士。而这个道士,在另一个州府的排查记录里,也曾被标记为“言行怪异”。两相对照,这条线索的可疑度立刻飙升。最终,在多方面配合下,成功将这二人及其背后的一个小型混沌据点一举捣毁。
这些成功的案例,如同暗夜中的微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极大地鼓舞了三界联盟的士气。他们不再盲目出击,而是学会了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分析,用智慧和耐心编织更精密的罗网。
仙界的“清霄司”建立了信息共享的“天枢数据库”,将各地发现的异常能量特征、空间扭曲点等信息汇总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魔界的“暗影之网”则强化了跨区域的情报传递,暗影信鸦的飞行路线被优化,确保重要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决策者手中。
人间的“大地之眼”则完善了信息分级制度,将线索按照可疑程度分为不同等级,集中力量优先处理高风险目标。
第四章:暗子现形,狩猎的成果
随着策略的调整和经验的积累,排查工作终于开始显现成效。
在仙界的蓬莱仙岛附近,一处人迹罕至的珊瑚礁群中,仙师们通过持续数月的“微观溯源”,终于锁定了一个利用海水流动和珊瑚生长来掩盖能量波动的混沌暗哨。当仙阵启动,将那片区域完全封锁时,里面隐藏的三名混沌族修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如其来的仙光困住。他们身上携带的、用于联络的混沌晶石,成为了确凿的证据。
在魔界的“哀嚎峡谷”,影卫们根据之前抓获的低阶魔将提供的线索,经过周密布控,成功伏击了一支正在转移的混沌物资运输队。押运物资的是几个伪装成普通魔族的暗子,他们实力不弱,且擅长使用混沌能量制造幻象和混乱。一场激烈的暗影搏斗在峡谷深处展开,最终,影卫们付出了一定代价,全歼了这支运输队,并缴获了一批尚未分发的混沌武器和药剂。墨渊看着那些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物品,眼神更加凝重:“他们的准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充分。”
人间的成果则更为“接地气”,也更能体现“地毯式排查”的威力。在西域荒漠的商队驿站,捕快们通过梳理一个月内所有过往商队的记录,发现一支自称来自波斯的商队,其行进路线和货物清单都存在多处不合理之处。更可疑的是,他们携带的“货物”中,有几箱的重量和标记完全不符。当捕快们以检查违禁品为由打开箱子时,里面并非丝绸香料,而是十几个被迷晕、身上刻有混沌秘纹的少年——这些竟是混沌族用来进行某种邪恶仪式的“祭品”。顺藤摸瓜,捕快们与赶来支援的江湖高手合作,在荒漠中的一处废弃古城里,端掉了一个专门拐骗、囚禁人口的混沌据点,解救了上百名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