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魂穿八零,俏姑娘要当万元户 贰(第2页)
汪璒若有所思地望着路杊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主意:"娜娜,你知道粮店什么时候上新面粉吗?"
——————
国营粮店门前排着长队。汪璒已经站了快一小时,腿都酸了。轮到她时,窗口里的营业员头也不抬:"粮票。"
汪璒递上母亲给的全部细粮票:"要五斤富强粉,两斤白糖,一斤芝麻......"
"富强粉没了,标准粉要吗?白糖限购一斤,芝麻这个月没货了。"营业员不耐烦地打断她。
汪璒咬了咬嘴唇。标准粉筋度不够,做出来的糕点口感会差很多。但现在别无选择:"那......都要吧。"
抱着来之不易的原料往回走,汪璒心里盘算着:原料质量不稳定,供应没保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正想着,一阵诱人的香气飘进鼻腔。她循着味道望去,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啃烤红薯,旁边是他摆摊卖红薯的父亲。
汪璒眼前一亮。对啊,为什么不试试直接跟农民收购呢?虽然政策上可能有点像......模糊地带,但是......
回到家,汪璒惊讶地发现母亲已经提前下班,正在厨房和面。
"妈?您这是......"
王然头也不抬:"厂里今天停电了,给我们放半天假。"她手上的动作不停,"我想了想,既然你要干,妈就帮你一把。当年你外婆做点心的手艺,我也学了些皮毛。"
汪璒鼻子一酸,赶紧放下袋子加入母亲。母女俩默契地配合着,一个和面,一个调馅,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温馨的香气。
"对了妈,您认识附近村里的人吗?我想直接买点好绿豆和新芝麻..."
王然手上的擀面杖顿了顿:"你呀,跟你爸一个脾气,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她摇摇头,"纺织厂老李他弟弟是生产队的,明天上班我去问问他。"
晚上,汪璒趴在桌上认真填写营业执照申请表。文化程度:高中;经营项目:糕点零售;资金数额:50元... ...她突然停住笔,想起路杊今天品尝芝麻脆饼时的表情。那种纯粹的欣赏和惊喜,是她作为糕点师最熟悉的认可。
或许,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好的手艺本身就是一种通行证?
汪璒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困难,但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窗外,一轮新月悄悄爬上树梢,照亮了小城里这个不起眼的角落,也照亮了她心中越来越清晰的梦想。
——————
清晨的集市已经热闹非凡。汪璒麻利地支起摊位,将昨晚新做的糕点一一摆好。三个月过去,她的"老味道"糕点摊已经成了集市一景,每天开张前就有几个熟客等着了。
"小汪师傅,今天有枣泥酥吗?"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第一个凑上来。
"刘奶奶,专门给您留了两块。"汪璒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油纸包,"按您说的,减了糖。"
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颤巍巍地掏出钱包:"我孙女从省城回来,说你这糕点比省城大饭店的还好吃哩!"
汪璒笑着接过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三个月来,她靠着口耳相传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从最初每天只能卖三五斤,到现在不到中午就能卖完二十斤,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汪师傅!我来了!"一个清亮的男声从人群外传来。汪勋乐挤过人群,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手里提着两篮鸡蛋,"换到了!粮票换了三十个鸡蛋,张婶还多给了两个,说上次的核桃酥治好了她孙子的厌食。"
汪璒接过篮子检查,鸡蛋个头不大,但个个新鲜。自从发现国营粮店的原料又贵又难买后,她就尝试用糕点跟附近村民换食材。没想到这法子出奇地好,不仅换来优质原料,还带来了更多顾客。
"乐乐,把新做的山楂糕摆出来吧。"汪璒吩咐道。汪勋乐是她一个月前招的帮手,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待业在家。小伙子机灵勤快,虽然没经验,但学东西快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