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r 作品

第144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肆

教务办公室坐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见到汪璒立刻站起身:"这位就是少年天才吧?我是电子工业部的刘处长。"

原来,李教授将她的镀膜技术改进报到了部里,引起了高度重视。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刚起步,关键设备全靠进口。

"这项技术能国产化吗?"刘处长急切地问。

汪璒思考了片刻:"可以,但需要改造现有的镀膜机,还要解决材料纯度问题。"

"部里可以拨款十万作为启动资金。"刘处长当场拍板。

十万!在1984年这是天文数字。汪璒强忍激动,提出了一个条件:"我需要农机厂的几种稀土原料,能不能......"

三天后,一辆军车驶入校园,送来汪璒需要的材料。随车而来的还有一份保密协议——这项研究被列为"军民两用技术"。

夏天到来时,汪璒已经成功制备出性能接近国际水平的半导体薄膜。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署名"工业大学材料系 汪璒",没有年龄标注。学术界掀起一阵波澜,许多人猜测这是哪位教授的化名。

荣誉接踵而至:校级三好学生、省级青年科技奖、甚至全国"少年先锋"称号。但汪璒最开心的是,学校特批她暑假回家探亲,还报销路费。

汪家村的变化让她惊讶。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她家新盖了三间瓦房,两个哥哥都娶了媳妇。母亲张娜终于是胖了些,但眼角皱纹却更深了。

"璒璒!"张娜抱住女儿,眼泪打湿了她的衣领,"怎么瘦了这么多?"

"学习忙嘛。"汪璒轻描淡写地说,环顾四周,"孙大富没再来找麻烦吧?"

张娜的笑容僵了一下:"没......没有。"

晚饭后,汪璒从二哥那里得知实情。孙大富因为贪污被撤了职,新上任的生产队长是路杊的叔叔。但孙家势力仍在,经常找茬克扣她家的化肥配额。

"前天还说要收'宅基地使用费',纯属胡扯!"二哥愤愤地说。

汪璒连夜翻出带回来的《农村政策法规汇编》,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村委会。

"孙叔叔,"她故意用尊称,"这是中央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最新文件,明确规定不得额外收费。需要我向县里反映吗?"

孙大富脸色铁青:"小丫头片子,上了几天学就了不起了?"

"对了,"汪璒假装突然想起,"我在省城认识了日报社的王记者,她对咱们农村基层腐败的问题很感兴趣......"

这一招再次奏效。孙大富悻悻地收回了收费通知,但看她的眼神更加阴鸷。

回家路上,汪璒遇到了路杊。一年不见,他长高了不少,穿着县一中的校服,怀里抱着几本书。

"听说你在大学很厉害。"路杊微笑着递给她一个笔记本,"这是我自学的电子技术笔记,可能有错误......"

汪璒翻看笔记,惊讶地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收音机、电视机的维修方法,还有自制简易计算机的设想。

"你要考电子工程专业?"

路杊摇摇头:"军校。体检已经通过了。"

汪璒突然意识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已经长成了有主见的青年。不知为何,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情绪,但她很快压了下去。

"加油。"她简短地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暑假结束前,汪璒为村里做了两件事:一是用奖学金买了台二手电视机放在村委会;二是举办"科技夜校",教年轻人基础电工和机械知识。

"璒璒,这个真的能烧水?"王婶好奇地戳了戳汪璒组装的太阳能灶。

"当然,明天中午我演示给大家看。"

第二天,当太阳能灶真的在二十分钟内烧开一壶水时,全村轰动了。老支书拉着汪璒的手说:"汪家闺女哟,你给咱村带来了内什么?哦对对对,'现代化'啊!"

返校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来送行。张娜偷偷塞给她一卷钱:"拿着,妈现在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