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r 作品

第149章 重生七零:我应该是科学家里最能打的吧 玖(第3页)

吴芳似乎没起疑,转而讨论起明天的项目评审。但当她转身离开时,汪璒注意到她的目光在打印机旁的档案袋上停留了一秒太长。

送走吴芳,汪璒立刻加强了系统防火墙,并将关键数据备份到加密存储器。前世的反间谍经验告诉她,即使是战友也需要保持适当警惕。

清晨六点,汪璒带着档案袋来到基地图书馆的"特别收藏室"。这里收藏着不对外公开的军事科技档案,或许能找到关于蓝州事件的更多线索。

输入密码进入后,她直奔"1970-1979"分类架。在"军事事故"子目录下,果然找到了标着"1975年蓝州714事件"的文件夹。

文件内容令人不寒而栗。官方报告称该事件为"放射性物质意外泄漏",但附带的照片显示,爆炸中心建筑呈现诡异的对称性熔毁——这绝不是普通事故能造成的。

更奇怪的是,文件中夹着一页手写笔记:"时空锚点实验第7次尝试,部分成功。记忆融合现象确认。——L"

"记忆融合?"汪璒轻声念出这个陌生术语。就在这时,她的卫星电话震动起来。

"紧急情况。"路杊的声音异常紧绷,"今晚8点,东区3号储藏室。单独来。"

电话随即挂断。汪璒皱眉。路杊一周前奉命外出执行"渗透任务",按理说不该冒险联系她。除非......

她看了眼手表,还有十二个小时。足够她先查清蓝州事件的真相。

回到实验室,汪璒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中。通过比对数十份资料,她逐渐拼凑出一个惊人事实:蓝州基地在1975年确实进行过某种"时空实验",而事故发生后,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全部失踪。

中午吃饭时,汪璒故意坐到计算机组的张明旁边。

"张工,请教个问题。"她压低声音,"如果我想查找七十年代某个军事项目的参与人员,有什么渠道?"

张明推了推眼镜:"要看密级。一般项目在总装档案室有记录,但如果是'黑项目'......"他左右看看,"得找当年的人事军官,而且得是活着的。"

"蓝州基地呢?"

张明筷子一顿:"你怎么对蓝州感兴趣?"

"学术好奇罢了。"汪璒故作轻松,"听说那里出过一些前沿研究。"

"我叔叔当年在蓝州服役。"张明声音更低了,"他说基地地下有个'圆屋',进去的人都要签终身保密协议。75年出事那天,他看见三辆黑色轿车接走了几个穿白大褂的,再也没回来。"

汪璒心跳加速:"你叔叔还说过什么吗?"

"就这些。他92年去世前一直做同一个噩梦——圆屋里的蓝光和惨叫声。"张明摇摇头,"我当时以为他是老糊涂了。"

谈话结束后,汪璒更加确信兰州事件是关键。但时间已近傍晚,她必须先赴路杊的约。

东区3号储藏室位于基地最偏僻的角落,平时存放过期设备。汪璒到达时天色已暗,走廊里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绿光。

她按约定信号敲门——三长两短,停顿,再两长。门开了一条缝,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将她迅速拉入黑暗。

"别开灯。"路杊的声音近在耳畔,带着陌生的紧张感,"我们被监视了。"

黑暗中,汪璒能闻到路杊身上淡淡的血腥味和火药味。

"你受伤了?"

"小伤。"路杊递给她一个微型存储器,"这里面有敌方组织的架构图和他们掌握的'记忆者'名单。我的身份可能暴露了,长话短说。"

汪璒将存储器握在手心:"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自称是'时序委员会',目标是控制所有时空异常现象。"路杊的声音冷峻,"最可怕的是,他们的首领似乎真的能预知未来,至少是部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