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86章 《宫闱情殇与塞外风云》(第2页)

从那以后,刘嫖便开始不遗余力地在景帝面前夸赞刘彻。她每次见到景帝,总会说:“陛下,你可不知道,那彻儿小小年纪,便有治国安邦的志向,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将来定能成大器。”同时,为了凸显刘彻的优秀,她还不忘贬低栗姬和刘荣。她常常在景帝耳边吹风:“栗姬心胸狭隘,容不得人,难成大事。刘荣也资质平平,不堪大任,实在难以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

景帝本就因为栗姬近来的种种乖张行径心生不满,如今听了刘嫖的这些话,心中对栗姬和刘荣的不满愈发加深,那原本倾向于刘荣的天平,也渐渐开始向刘彻倾斜。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塞外,匈奴的军臣单于正野心勃勃地注视着大汉的疆土。匈奴,这个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向来以勇猛善战着称。他们逐水草而居,骑射技艺高超,其骑兵更是机动性强,擅长突袭。军臣单于早就对大汉的富饶垂涎三尺,他认为此时大汉国内正在进行改革,朝廷上下一片忙碌,无暇顾及边疆,正是进犯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一声令下,集结了大批精锐骑兵,准备南下侵扰大汉边境,掠夺财富和土地。

边关急报如雪片般纷纷飞至长安。景帝得知匈奴进犯的消息后,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匈奴的威胁,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召集众臣在朝堂之上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气氛异常凝重。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主张求和,他们认为大汉应以和为贵,避免战争。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陛下,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况且我大汉如今国内改革尚未完成,国力尚未恢复,此时与匈奴开战,恐非明智之举。不如暂且求和,以换取边境的安宁。”

然而,也有大臣坚决主战。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陛下,匈奴屡屡进犯我大汉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若不给予他们沉重打击,日后他们必将更加猖獗,我大汉的尊严何在?百姓的安宁又如何保障?臣认为,必须出兵抗击匈奴!”

景帝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犹豫不决。他的目光在大臣们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卫青的身上。卫青,出身低微,原本只是平阳侯府中的一名骑奴。然而,他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军中逐渐崭露头角。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屡立战功,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和敬仰。

卫青感受到了景帝的目光,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匈奴狼子野心,求和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今日求和,他日他们必定还会卷土重来。臣愿领兵出征,定要让匈奴知道我大汉的厉害!”卫青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决心。

景帝看着卫青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好!朕命你为车骑将军,即刻出征,务必保我大汉边境安宁!”

卫青领命而去,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回到军营后,他便开始精心筹备。他深知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擅长突袭,于是针对匈奴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日夜操练,不断提升他们的骑射技艺和战斗能力。同时,他还派出侦查小队,深入匈奴腹地,刺探军情,力求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