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87章 《储位更迭与朝堂风云》(第2页)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景帝正式提出了废黜刘荣太子之位的提议。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一些支持栗姬和刘荣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认为刘荣并无大错,无端废立太子会引起朝堂动荡,不利于国家稳定。

“陛下,太子乃国之根本,轻易废立,恐遭天下人非议,还望陛下三思啊!”一位年迈的大臣跪地恳请道,他的声音颤抖着,满是忧虑。

“是啊,陛下,自古以来,废立太子皆是大事,需慎之又慎。如今太子并无失德之举,若贸然废黜,恐怕会寒了天下臣民之心。”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然而,王娡和刘嫖早已在朝中拉拢了不少支持者,这些大臣纷纷站出来为刘彻说话。

“陛下,臣以为刘彻聪慧过人,德才兼备,更有治国安邦的志向,若立为太子,必能带领我大汉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一位年轻的大臣慷慨陈词,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陛下,臣也赞同立刘彻为太子。刘彻小小年纪,便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见解,实乃可造之材。反观刘荣,性格懦弱,难当大任。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还望陛下早做决断。”又一位大臣说道。

朝堂上两派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得剑拔弩张。支持刘荣的大臣们言辞恳切,极力为刘荣辩护;支持刘彻的大臣们则慷慨激昂,力陈刘彻的优点和长处。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朝堂上吵得沸反盈天。

景帝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废立太子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谨慎行事。但他也清楚,刘荣在栗姬的影响下,性格懦弱,缺乏主见,难当大任。而刘彻则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抱负,更符合他心中理想的继承人形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景帝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废黜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

诏书颁布的那一天,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刘荣被废后,犹如失魂落魄的孤儿,整日闭门不出,以泪洗面。栗姬彻底崩溃,她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久便含恨而终。王娡母凭子贵,被景帝立为皇后。刘彻成为太子后,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然而,朝堂上的争斗并未因太子的更迭而平息。一些支持刘荣的大臣心中不服,他们对王娡和刘彻充满了怨恨,暗中谋划着如何扳倒他们,恢复刘荣的地位。其中,有一个名叫袁盎的大臣,他在朝中颇有威望,一直对景帝废立太子的决定耿耿于怀。袁盎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大臣,秘密商议对策。“如今王娡母子得势,我们若不采取行动,日后必遭他们的打压。我们必须想个办法,让陛下改变主意。”袁盎阴沉着脸说道。

“可是,陛下心意已决,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问道。

袁盎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可以在陛下耳边吹风,说刘彻年少轻狂,不堪大任,而刘荣虽然被废,但毕竟是陛下的长子,素有贤名,理应复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陛下说不定会回心转意。”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开始在景帝面前频繁进言,诉说刘彻的不是,夸赞刘荣的优点。然而,景帝对他们的话置若罔闻,不为所动。袁盎等人见此计不成,又心生一计。他们打算联络地方势力,共同施压,迫使景帝改变主意。

他们的计划很快就被王娡和刘嫖得知,王娡心中十分担忧,她找到刘彻,语重心长地说:“彻儿,如今朝堂局势复杂,那些人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刘彻坚定地点点头:“母妃放心,儿臣不会让他们得逞的。儿臣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定要让大汉更加繁荣昌盛,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王娡和刘嫖开始在朝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他们拉拢了一些中立的大臣,向他们阐述刘彻的优点和治国理念,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密切关注着袁盎等人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异动,便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而在边关,卫青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匈奴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必定会卷土重来。于是,卫青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继续加强边关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还深入研究匈奴的战术和习性,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可能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一日,卫青正在军营中巡视,突然接到情报,匈奴又在边境集结兵力,似乎准备再次进犯。卫青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匈奴贼心不死,此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严阵以待。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卫青神色凝重地说道。

一位将领站起来说:“将军,我们可以趁匈奴尚未集结完毕,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卫青沉思片刻后说:“不可,匈奴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我们贸然出击,容易陷入他们的圈套。我们还是坚守阵地,以逸待劳,等他们进攻时,再寻找机会反击。”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卫青下令加强边关的巡逻和戒备,同时派人向长安朝廷汇报军情。景帝得知匈奴再次进犯的消息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朝堂上,大臣们再次就战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陛下,匈奴屡屡进犯,给我大汉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此次我们应倾全国之力,与匈奴决一死战,彻底消灭他们,以绝后患!”一位主战的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