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125章 《黄巾蜂起撼东汉,枭雄并起逐中原》(第2页)

手下的众人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前死死拦住曹操,苦苦哀求道:“使不得啊,主公!您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啊?您还要带领我们去征战天下呢!”

曹操听了众人的劝阻,稍稍冷静了一些,但他心中的愧疚却丝毫未减。最后,他咬了咬牙,狠下心来,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权当是“割发代首”,以正军纪。

士兵们看到曹操如此以身作则,对他的军纪更加敬畏了起来。

汉灵帝在西园尽情地玩耍嬉戏时,突然间,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身体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众人惊慌失措,急忙将他扶起,但汉灵帝已经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汉灵帝紧紧拉住何皇后的手,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朕将刘辩托付给你了……”何皇后泪流满面,心如刀绞,她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会在这样的时刻离她而去。

汉灵帝驾崩后,何皇后悲痛欲绝,但她知道,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她迅速擦干眼泪,转头与兄长何进商议道:“如今皇上已逝,我们孤儿寡母若想在这宫廷之中立足,必须铲除董太后那老太婆的势力,否则我们绝无胜算!”

何进对妹妹的话深表赞同,他深知董太后的势力不容小觑,若不将其铲除,他们母子二人恐怕难以在宫中生存下去。

然而,董太后也并非善类。她得知汉灵帝驾崩的消息后,立刻抱着刘协,对侄子董重说道:“何进那家伙要是敢对我们动手,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就调西凉董卓的军队进京!”

就在董太后准备对何进下手的时候,何进却抢先一步,用毒酒毒死了董太后。看着董太后那已经没有了生气的身体,何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

他轻轻抚摸着自己新戴上的大将军印,感受着那上面的纹路和重量,仿佛这颗印玺就是他权力的象征。他对着自己的手下们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然后高声说道:“现在整个洛阳,都由我说了算!”

然而,就在何进得意洋洋的时候,袁绍却在旁边冷冷地泼了他一盆冷水。袁绍皱起眉头,看着何进说道:“将军,虽然您现在掌握了大权,但宦官蹇硕他们还握着禁军呢,这始终是个隐患啊!”

何进听了袁绍的话,心中一紧。他知道袁绍说得没错,蹇硕等人手中的禁军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不除掉他们,自己的地位恐怕也难以稳固。

于是,何进猛地一拍大腿,说道:“有道理!传我命令,立刻召外兵进京,杀尽宦官!”

这道命令,就如同压垮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朝廷,在这道命令的冲击下,终于彻底崩塌了。

董卓接到命令后,心中狂喜不已。他跨上那匹来自西凉的雄健战马,仰头向天发出一阵狂笑:“哈哈哈哈!洛阳的花花世界,我董卓终于来了!”这笑声震耳欲聋,仿佛整个天地都能感受到他的野心和欲望。站在董卓身旁的义子吕布,紧紧握着手中的方天画戟,心中却暗自嘀咕:“义父进城后,可别只顾着抢夺金银美女啊……”吕布深知董卓的性格,他担心董卓会在洛阳城中肆意妄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董卓的军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洛阳城。这座曾经繁华的京城,瞬间被董卓的铁蹄践踏得混乱不堪。百姓们惊恐地四处逃窜,官员们则战战兢兢地迎接这位来势汹汹的权臣。

董卓一进城,便直奔皇宫。他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汉少帝刘辩,满脸不屑地冷笑一声,然后毫不客气地甩了甩袖子,说道:“这皇帝当得连我家的马夫都不如,废了!”说罢,他大手一挥,命令手下将刘辩拉下龙椅。

可怜的刘辩,面对如此凶神恶煞的董卓,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董卓根本不理会刘辩的恐惧,转头将目光落在了刘协身上。他见刘协年纪尚小,性格怯懦,心想这样的皇帝更容易控制,于是便决定将刘协扶上皇位,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刘协战战兢兢地坐在那空荡荡的龙椅上,望着眼前凶神恶煞的董卓,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发不出一点声音。

袁绍气得满脸通红,浑身发抖,他怒不可遏地一把掀翻了面前的桌子,桌上的杯盘碗碟顿时摔得粉碎,散落一地。

“董卓这老匹夫实在是欺人太甚!”袁绍咬牙切齿地吼道,声音在房间里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他越想越气,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挑衅,于是决定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袁绍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亲信和部分军队,马不停蹄地赶往渤海郡。

到了渤海郡后,袁绍站在高台上,振臂高呼:“天下英雄们,董卓这恶贼倒行逆施,祸乱朝纲,如今更是妄图篡夺汉室江山!你们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如此胡作非为吗?谁愿与我一同起兵讨伐董卓,拯救天下苍生!”

袁绍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人群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愤,人们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表示愿意追随他一同讨伐董卓。

很快,来自各地的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他们带着各自的军队,齐聚酸枣,举行会盟仪式。

盟主袁绍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威风凛凛的各路诸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此会盟,共举义旗,讨伐董卓。但在出兵之前,我们必须先立个规矩。谁能最先打进洛阳,立下首功,谁就是此次讨伐董卓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