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高欢、从"北镇穷屌丝"到"东魏操盘手"的逆袭与权谋(第3页)
高欢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带领着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一边冲锋,一边高声呼喊:“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既往不咎,还能拿到钱回家和亲人团聚!”这句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敌军士兵们的心理防线彻底瓦解。
面对高欢如此强大的攻势,尔朱联军根本无法抵挡。他们原本就已经军心大乱,现在更是乱成一团。士兵们纷纷丢掉手中的武器,四散逃窜。尔朱联军的防线在瞬间土崩瓦解,高欢的大军势如破竹,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三、操控皇室的"幕后大Boss"
击败尔朱家族后,高欢一跃成为了北魏的实际掌控者。他将孝武帝元修视为提线木偶,在朝堂上独断专行,横行无忌。每次商议朝政,他都直接对元修说:"陛下,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您签个字吧!"根本不给元修任何反驳的机会。
元修虽然身为皇帝,但却毫无实权,处处受到高欢的压制。有一次,因为一件重要的政事,元修与高欢产生了分歧。元修气得摔笔,大声怒斥:"高欢!你欺人太甚!朕好歹是一国之君,你怎可如此不把朕放在眼里!"高欢却皮笑肉不笑地回应:"陛下,别不识好歹,当年尔朱荣的下场您忘了?"这句话如同一个沉重的巴掌,狠狠地打在了元修的脸上,也让元修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元修不甘心做高欢的傀儡,他暗中联络朝中大臣,试图摆脱高欢的控制。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高欢的监视之下。高欢得知元修的计划后,准备采取强硬措施。元修见势不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部分亲信逃往长安,投奔了另一个势力——宇文泰。
元修的出逃,并没有让高欢感到慌乱。相反,他早有准备。元修一走,他立刻拥立元善见为帝,在邺城建立了东魏。有人对他的做法提出质疑:"陛下都跑了,咱们这不就是造反?"高欢翻了翻白眼,不屑地说:"说什么造反,这叫'另立中央'!元修那小子不识抬举,咱们另立一个皇帝,照样能把国家治理好!"为了显示自己的"忠心",他还在邺城给新皇帝元善见建了一座豪华宫殿。可实际上,他却在暗中将国库的金银财宝源源不断地搬回自己家。在他的操控下,东魏的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皇帝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个工具,用来号令天下的幌子。
四、玉璧之战的"魔幻翻车现场"
高欢一生征战无数,鲜有败绩,但玉璧之战却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滑铁卢,也是一场充满戏剧性和魔幻色彩的战役。
当时,高欢带着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攻打西魏的玉璧城。而守城的将领韦孝宽,手中却只有几千人。双方兵力悬殊,高欢认为,拿下玉璧城只是时间问题。他派人到城下喊话:"韦将军,识相的就投降!你看看你那点人马,怎么和我们对抗?投降吧,我高欢保证你荣华富贵!"韦孝宽站在城头,冷笑一声:"高欢,有本事你上来!就凭你,还想让我投降,做梦吧!"
这场战役打得比宫斗剧还要精彩。高欢先是派人挖地道,想从地下攻入城中。韦孝宽得知后,立刻让人在城内挖坑截断高欢军队的地道。高欢又让人堆土山,企图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就命人加高城墙,让土山的优势荡然无存。
高欢见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决定祭出"杀手锏"——用攻城车撞墙。那攻城车巨大无比,所到之处,城墙都为之震动。韦孝宽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人缝了无数大布,当攻城车冲过来时,就用大布把攻城车兜住。攻城车失去了冲击力,高欢气得暴跳如雷:"这姓韦的,比泥鳅还滑!"
久攻不下,高欢开始玩起了阴招。他让人在城外散播谣言:"韦孝宽已经战死!玉璧城马上就要破了!"本以为这一招能动摇城内军心,没想到韦孝宽亲自站在城头,还让士兵对着城外大喊:"高欢,你爹死了!"这一句话,彻底激怒了高欢。再加上连日来的攻城受挫,高欢急火攻心,旧病复发,不得不卧床不起。
撤军那天,高欢躺在马车上,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望着玉璧城方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破口大骂:"韦孝宽,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这场战役,不仅让高欢损失惨重,也让他的威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五、临终前的"权谋遗言"
武定五年,高欢的病情越来越重,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在临终前,他把儿子高澄叫到床前,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舍:"记住,宇文泰是咱们最大的敌人..."话没说完,就剧烈地咳嗽起来,身体不停地颤抖。
高澄跪在床边,哭着问:"爹,那我该怎么办?"高欢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断断续续地说:"拉拢柔然,分化西魏,还有...侯景那小子...不可信..."侯景是高欢手下的一员大将,虽然作战勇猛,但野心勃勃。高欢在世时,还能镇得住他;可一旦高欢去世,侯景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高欢死后,东魏的权力交接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试图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分得一杯羹。而他与宇文泰之间的双雄对峙,也为日后的北齐、北周对立埋下了伏笔。
高欢,这个从北镇穷屌丝逆袭成乱世枭雄的传奇人物,用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在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权谋与博弈、野心与欲望的史诗。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斗争。当历史的尘埃落定,高欢的故事依然在史书中回荡,供后人惊叹与反思,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乱世中,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