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李治的温柔与倔强 武媚娘的宫闱突围战(第2页)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抬起头,与那道目光交汇,瞬间,他的心跳加速,眼眶湿润了。
那是武媚娘,她站在不远处,一身素衣,却难掩其清丽脱俗的气质。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深情地凝视着李治。
李治缓缓地走向武媚娘,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他们面对面地站着,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瞬间化作了无声的默契。
武媚娘强忍着泪水,轻声吟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道尽了她对李治的思念和哀怨。
李治听着这首诗,心如刀绞。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猛地向前一步,紧紧地握住了武媚娘的手,说道:“媚娘,朕对不起你,让你受苦了。”
武媚娘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她顺势靠在李治的肩头,抽泣着说:“只要能再见殿下,再苦也值得。”
李治轻轻地抚摸着武媚娘的头发,安慰道:“媚娘,朕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回宫的,你再忍耐一下。”
两人相拥而泣,周围的人都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纷纷转过头去,不忍打扰这对苦命鸳鸯。
这一幕,被李治的王皇后尽收眼底。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可谓是岌岌可危,不仅不受皇帝宠爱,而且至今尚未诞下子嗣,这让她感到无比焦虑和忧愁。
正当王皇后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时,她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能将武媚娘接入宫中,那么不仅可以取悦皇帝,让他对自己刮目相看,还能巧妙地利用武媚娘来对付那个备受宠爱的萧淑妃,如此一来,岂不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王皇后的心情豁然开朗,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主动向李治提议这件事。于是,她面带微笑,温柔地对李治说道:“陛下,臣妾见您对武才人念念不忘,想必是对她情深意重。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将武才人接入宫中,这样一来,陛下既能与她朝夕相处,也可解陛下相思之苦。”
李治听闻此言,顿时喜出望外,他没想到王皇后竟然如此善解人意,能够理解他对武媚娘的思念之情。他满心欢喜地看着王皇后,感激地说道:“皇后真是深明大义啊!朕对皇后的这番美意感激不尽!”
三、后宫风云再起:王皇后、萧淑妃与武媚娘的三角博弈
武媚娘再次踏入宫廷,身份已然不同往昔,如今的她已成为李治的庶妃。尽管如此,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依然低微,因此对王皇后百般讨好,言辞谦卑地说道:“能有机会再次入宫,全仰仗皇后娘娘的眷顾与成全,媚娘感激涕零,愿此生都能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王皇后见武媚娘如此谦卑顺从,心中颇为满意,嘴角微扬,轻轻点头应道:“只要你能安分守己,听从本宫的旨意,本宫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然而,武媚娘的野心远非表面所见。她在王皇后身旁佯装温顺乖巧,实则暗中观察着宫廷中的一举一动。没过多久,她便敏锐地察觉到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正逐渐减少。
武媚娘深知机不可失,于是她看准时机,在李治面前展现出自己温柔解语的一面。每当李治为朝政之事烦忧时,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道:“陛下切莫忧心,臣妾虽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但却愿意聆听陛下的倾诉,为陛下分担些许烦恼。”
就这样,武媚娘以其善解人意的姿态,逐渐赢得了李治的欢心。李治在她的温柔抚慰下,心情渐渐舒缓,对她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萧淑妃察觉到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心中十分气恼。她气势汹汹地找到武媚娘,毫不客气地质问:“你这个狐媚子,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来迷惑陛下?”
武媚娘见状,立刻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哽咽着说道:“淑妃娘娘,媚娘实在不敢啊。媚娘一直都是全心全意地侍奉陛下和娘娘,绝无半点异心。”
王皇后得知了萧淑妃和武媚娘之间的这场争执,心中暗自窃喜。她表面上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狠狠地训斥了萧淑妃一顿,让她不要随意诬陷他人。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却对武媚娘的表现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女人果然是自己的“好帮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永徽五年(公元654年)。这一年,武媚娘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按照宫廷礼节,亲自前来探望。
待王皇后离开之后,武媚娘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她咬了咬牙,狠下心来,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用被子将尸体盖住,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久之后,李治前来探望女儿。武媚娘强作镇定,若无其事地掀开被子,然而当她看到女儿那毫无生气的小脸时,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陛下,方才皇后娘娘来看过孩子,可如今……”
李治见状,顿时勃然大怒,他怒不可遏地吼道:“皇后竟然如此狠毒!”
王皇后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吓得不知所措,她连忙辩解道:“陛下,臣妾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这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妾!”
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李治的内心深处对于废掉皇后的念头变得越发强烈起来。他觉得王皇后已经无法再胜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皇后能够辅佐他治理国家。于是,他决定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此事。
当众人齐聚一堂时,李治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想要废掉王皇后的想法。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褚遂良便立刻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
“陛下,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品行端正,并无大的过错,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将她废掉呢?”褚遂良言辞恳切地说道,“况且,武媚娘曾经是先帝的才人,如今陛下却要立她为后,这于礼不合啊!”
李治听了褚遂良的话,顿时气得脸色铁青。他瞪大了眼睛,怒视着褚遂良,大声吼道:“难道朕连立皇后的权力都没有吗?”
长孙无忌见状,连忙在一旁劝解道:“陛下息怒,褚遂良所言不无道理。废立皇后乃是国家大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然而,李治此时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长孙无忌的劝告。他一挥衣袖,愤愤地说道:“你们他娘的都给朕出去!今日之事,朕自有定夺!”
说罢,李治便起身离开了朝堂,留下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面面相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场君臣之间的讨论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四、朝堂博弈:关陇集团与新兴势力的较量
废后一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后宫之中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但实际上却牵扯到了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众大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关陇集团。这个集团长期以来把持着朝政大权,其势力之庞大,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