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12章 神龙政变的血色黎明与李唐复辟的跌宕风云(第2页)

二、张柬之的"退休生活":密室里的政变筹备

洛阳城外的张府庄园,看似一派岁月静好。八十岁的张柬之穿着粗布短褂,佝偻着身子在菜畦里浇菜,水珠顺着他枯瘦的手指滴落在青菜叶上,阳光下映出细碎的光。路过的佃户见了,都笑着打招呼:“张大人,您这菜种得比年轻人还好!”他也只是捋着胡子笑笑,没人知道,这双侍弄庄稼的手,正紧攥着改变王朝命运的密钥。

入夜后,庄园深处的密室里却气氛紧绷。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几人围着一张铺开的洛阳城防图,图上用朱砂标着宫城的各门、禁军营房的位置,密密麻麻的注解写得工工整整。

“诸位,”张柬之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武皇已经八十有二,缠绵病榻多日,朝政都被张氏兄弟把持。他们私通外臣,构陷忠良,再不动手,不仅李唐江山要改姓,咱们这些人怕是连全尸都留不下!”他枯瘦的手指重重敲在图上的紫微宫位置,“正月里宫禁松懈,正是天赐良机。”

桓彦范眉头紧锁,指着图上的禁军营地:“可禁军主力在武三思手里,羽林卫也多是二张的心腹,咱们手里没兵,怎么闯宫控制局面?”

张柬之却神秘地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封火漆封口的信,递了过去:“你们看这个。”桓彦范拆开一看,竟是羽林将军李多祚的亲笔信,上面写着“愿以死效命,共扶李唐”。“李将军本是太宗爷提拔的旧部,早就看不惯二张祸国,我已跟他密谈三次,他答应届时带羽林卫响应咱们。”

众人顿时精神一振,敬晖猛地一拍大腿:“有李将军相助,大事成矣!”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心腹的低语:“大人,太平公主来了,说有要事相商。”

张柬之眼睛一亮,连忙起身迎接。太平公主一身素衣,带着两个侍女悄然而入,进了密室便屏退左右。她扫视一圈众人,目光在城防图上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诸位大人在谋划什么,我大概能猜到。放心,算我一个。”

她走到图前,指尖点了点武则天养病的迎仙宫:“我母亲虽厉害,却也护不住那两个祸根。这江山是我李家的,断没有让外人占去的道理。宫里的侍卫、太监,我都打点好了,届时会给你们留着宫门,传消息也方便。”

有了这位“皇女”的支持,众人更觉底气十足。张柬之深揖一礼:“有公主相助,如虎添翼!”

可谁也没想到,计划刚敲定没几日,就出了岔子。一个参与密谋的小吏在酒肆喝多了,跟相熟的店家吹嘘:“等着瞧吧,过几日洛阳城就要变天了,到时候有你们好日子过……”这话被武三思的眼线听了去,密报很快送到了二张府上。

张柬之得知消息时,正在灯下修改计划,惊得手里的狼毫笔都掉了。“坏了!”他额头瞬间冒出冷汗,“消息一旦泄露,咱们全得被抄家灭族!必须提前动手,就在正月二十二日!”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都点了点头。桓彦范握紧拳头:“事已至此,只能拼了!”张柬之重新铺开地图,指尖划过宫墙的一角:“通知李将军,二十二日清晨,以‘二张谋反’为名,羽林卫在玄武门集结,咱们率兵直闯迎仙宫!”

油灯的火苗被风吹得摇曳,映着众人凝重的脸。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政变,就在这仓促又决绝的氛围里,定下了最后的日期。

三、神龙政变:玄武门的又一场血色对决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的凌晨,洛阳城还浸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朱雀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巡夜的武侯敲着梆子,“梆——梆——”的声音在寂静中荡开,又被更深的黑暗吞没。

玄武门的阴影里,五百羽林兵屏住呼吸,甲胄碰撞的轻响都透着紧张。张柬之披着甲胄,尽管八十岁的身躯有些佝偻,眼神却亮得惊人。李多祚快步迎上来,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掌心的粗糙磨得张柬之生疼,声音里带着压抑多年的激动:“张大人,我等这一天,等了整整十五年!”十五年前,他还是太宗身边的禁军,亲眼看着李家江山一点点变了颜色。

就在此时,城南的太子府里,太平公主派来的人正急得直跺脚。李显听说要带着军队冲进皇宫,脸吓得比纸还白,缩在椅子上不肯动:“这……这可是谋反啊!是要诛九族的罪!万一……万一失败了,咱们全完了!”

他的妻子韦氏用力攥住他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肉里,声音又急又快:“殿下!现在是怕的时候吗?机不可失!你想一辈子被关在这府里,看着武家人踩在咱们头上?看着李家的江山彻底没了?”她把一件龙纹锦袍塞进李显怀里,“穿上!这是你该得的!”

李显看着妻子眼里的决绝,又想起这些年在房州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哆哆嗦嗦地站起身,被众人簇拥着往玄武门赶。一路上,他的腿肚子都在转筋,好几次差点绊倒。

玄武门见到李显,张柬之带头跪地,身后的将领齐刷刷跟着跪下,甲胄撞击地面的声音震得人心里发颤:“太子殿下!武皇病重,张氏兄弟勾结外臣,妄图谋反篡逆!请您顺应天意民心,夺回李唐江山!”

李显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更鼓声,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桓彦范按捺不住,往前膝行两步,大声喊道:“殿下!将士们已经把性命豁出去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您再犹豫,就辜负了天下人的期盼啊!”

李显咬了咬牙,像是用尽全身力气点了点头:“好……好!听你们的!”

“冲!”张柬之一声令下,羽林兵像潮水般涌向皇宫深处。他们举着火把,照亮了宫墙的飞檐,也照亮了彼此眼里的决心。迎仙宫的寝宫外,张易之、张昌宗正披着锦袍守夜,手里还把玩着武则天赏赐的玉如意。听到脚步声,他们抬头一看,只见火光里全是带刀的士兵,吓得腿一软,瘫倒在地。

“你……你们想干什么?”张易之抖得像筛糠,指着张柬之,“我……我是陛下跟前的人,你们敢动我?”

张柬之根本不跟他废话,拔出腰间的佩刀,手起刀落——寒光闪过,两颗人头滚落在地,滚烫的血溅在光洁的金砖上,像两朵妖异的花。

寝宫内,武则天被外面的喧闹惊醒。她挣扎着坐起身,昏花的眼睛里先是迷茫,随即被床前的景象刺得一清二楚:儿子李显低着头站在那里,身后是张柬之、桓彦范等一群大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她从未见过的决绝。而地上,是张氏兄弟血淋淋的尸体。

八十多岁的武则天,早已没了当年的锋芒,可那双眼扫过众人时,依旧带着慑人的威严。她盯着李显,声音沙哑却冰冷:“是你干的?”

李显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得额头直响:“母后,儿臣……儿臣是被逼的……”

武则天看着他懦弱的样子,又看了看张柬之等人紧绷的脸,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口气里藏着无尽的疲惫。她摆了摆手,像是挥开什么沉重的东西:“罢了罢了……我也累了……”

说完,她重新躺下,背对着众人,再也没有说话。寝宫内的火把明明灭灭,映着地上的血迹,也映着一个时代即将落幕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