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青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流

第二日从医学院回来后,杨柳立在书房的窗边,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电话听筒。指尖拨动转盘时有些微颤,金属拨号盘发出清脆又沉重的“咔哒”声,在过分安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杨柳压低声音,对着听筒吐出几个简短的字词,用的是宋时玉教她的暗语:“‘玉兰’开了,问问‘春雨’几时来取。”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一个同样压低的女声回应:“‘春雨’说午后三点,‘老地方’。”

电话随即挂断,杨柳缓缓放下听筒,掌心沁出一层薄汗。

这是她与宋时玉约定的重启联络的暗号,“玉兰”指代情报,“春雨”是文曼曼的代号,“老地方”则是圣玛利亚女校旧址附近那家不起眼的“益民书局”。

传递一张夹在旧书里的微缩胶卷,或者替受伤的同志在文曼曼的仁济医院安排一个假身份,这便是“低风险”的边界,也是杨柳此刻唯一能做的。

走出砚柳院,北平的空气已变得浑浊而紧张。

不过短短几天,街道两旁原本敞开的店铺门板大多只留一条缝,伙计警惕地向外张望,巡警比往日多了几倍,穿着灰扑扑的制服,腰间的警棍和枪套格外刺眼,他们的目光像探照灯,在每一个行人的脸上刮过。

报童的吆喝声成了街头唯一高亢的调子:

“号外!号外!日军增兵山海关!”

“看报看报!政府颁布《非常时期治安条例》,集会游行一律禁止!”

杨柳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素色棉袍,将脸埋低了些,快步汇入稀疏的人流。

街角,两个穿着长衫的年轻学生被巡警拦住盘问,其中一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争辩着什么,立刻被粗暴地推搡到墙边。

杨柳的心猛地一缩,强迫自己移开目光,脚步更快地朝仁济医院的方向走去。

仁济医院的走廊里挤满了人,呻吟声、咳嗽声、孩童的哭喊声混杂一片,令人窒息。

担架上躺着面色灰败的伤兵,纱布裹不住渗出的暗红血迹;抱着孩子的妇人眼神空洞,孩子额头上贴着退热贴,小脸烧得通红;角落里蜷缩着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眼神麻木,身上散发着酸腐的气味。

“杨同学?”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惊喜响起。

杨柳抬头,看见文曼曼穿着洗得发白的护士服,正推着一辆堆满药瓶和纱布的小车从病房出来。

她的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嘴唇干裂起皮,显然熬了不止一个通宵。但那双眼睛在看见杨柳的瞬间,还是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