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只管对付他(第2页)
“从外表上看,皇帝的病,是因为情绪激动,情绪受到了损伤,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外者,以胸闷气短,胁下有胀痛,最重者,骨髓枯竭,头晕目眩,头痛欲裂,肢体抽搐。”
余紫嫣也是为了孟渔的病情,才看了不少医书,对中医术语也有一定的了解,大致能理解张太医说的是什么意思。
想起凌大哥八年前继位,先帝担心钩弋夫人做了皇后,便将太子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而钩弋夫人也因此而亡。那张王座,就是她母亲的血。先皇留下的王朝,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四夷虎视眈眈,而凌大哥却要天天生活在权贵的威胁之下。他从八岁开始,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余紫嫣压抑着心中的悲伤:“心境郁结,心窍闭塞,虽重,却也不是无药可救。陛下现在正是盛年之时,日后心境平和,血气畅通,配合药物、石针,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张太医有些惊讶,道:“小姐说的是。皇帝身体硬朗,就算是病了,好好养一养,也该好了。不过,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从皇帝的病症来看,他应该是胸闷,所以我按照父亲教给他的针灸之法,给他三阳穴,疏通经络,但是……”张太医不解地摇了摇头,“他的病情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疼了。老夫从医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现象,翻阅了无数古籍,也没有任何发现。”
余紫嫣又道:“陛下是不是会更疼了?”张太医犹豫了一下,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的痛苦一天比一天强烈,当这些痛苦集中在心脏上的时候,他的心脏就会剧烈的跳动,如果他发作的话,他就会陷入深度的痛苦之中,甚至会陷入深度的昏迷之中,如果他失去了意识,那么,他就有很大的机会,永远的失去意识。”
余紫嫣泪眼朦胧,怔怔地看着张太医。
于安转头对张太医道:“我让下人将他带离皇宫,若是有人问他为何要来,就说他是来治余紫嫣小姐的病的。还请太医,多多照顾皇上的病情。”
张太医忙道:“你就别担心了,这件事关系重大,我是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不过,若是能多请几个御医,一起给陛下诊治,说不定就能早一步做出决定,为陛下治病了。”
于安点头:“我知道了,这件事,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张太医也不是什么都懂的人,便不再多说,而是向于安告了下去。
于安见余紫嫣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不由的在心里叹了口气,“云小姐,我要去前厅服侍您了,您可有其他的要求?”
余紫嫣想了想说道:“若是宫里的御医不好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从百姓里找几个厉害的医生?”
于安应了一声,“老奴已派人出去打探。”
余紫嫣点点头,没有说话。
余安福了一福,便告辞离开:“小的匆匆赶到了前厅。等散了朝,你就得去服侍陛下了。”
按照惯例,散完了朝,柳弗就会前往清凉殿阅报,办理政务。“于安,你将清凉殿里所有的奏折、文书都送到宣室殿,以后除早朝与觐见外,其余一切事务,皆由宣室殿办理。”
“是”,于安应应道。
见到柳弗,余紫嫣有些惊讶:“你今天回来得挺快的。”
看着一群小太监将竹简和卷轴搬运进宣室殿,余紫嫣心中一痛。
柳弗笑了笑,“下次再来就是了。”
做完这一切,于安等人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柳弗拉着云戈在书桌旁坐下,将一本册子递了过去:“好好读书。”说完,他展开册子,“我在办正事。”
余紫嫣扫了一眼手里的书籍,上面写着匈奴的饮食习俗,以及烹饪方式。
柳弗知道她一心想学司马迁,撰写饮食方面的著作,于是让人把天下各地的饮食做法,分门别类,分门别类,编成一册。虽然是出于个人利益,但这一举动,却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人与四夷人之间的关系。而中原的饮食习惯,也逐渐传播到了四个国家,这让四夷人对民族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而平民也开始接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