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好圣孙三字足矣(第2页)
若是真的如此想,那才是最大的愚蠢。
“可你想过没有,你如果执意推行商税,那就是得罪人的买卖,尤其是触动那些大臣的利益,你这么做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刘御乾品了一杯子中的茶,笑着问道。
“那就要看整体和局部,孙儿能够推行商税是在皇爷爷您多年选拔寒门子弟入朝为官,制衡门阀世家官员的基础上,因为是有皇爷爷您打的底,让朝堂上寒门官员和世家官员相互制衡的局面。
所以才能有推行商税改革的基础。
而商税改革,侵犯的世家门阀官员的利益,而对于寒门官员的利益则没有侵害,既然没有侵害,那就不会有阻拦,而且以当前朝局中,世家门阀官员和寒门官员之间的矛盾。
甚至于他们巴不得那些世家门阀的官员在这场商税改革中犯一些错误,让他们有机会攻讦他们,从而取代了他们。
同样孙儿这场商税的改革,又是应和了百姓的利益,同时又让他们内部互相举报,分化了他们。
那他们怎么敢不听话?
怎么敢不照做?
他们不做,有的是人要做,他们不想做,有的是人取代他们去做。
那这个时候,他们为了保护仅剩的手里的利益,还敢不听话吗? 而且孙儿这场商税改革,也并未触动他们根本的利益,最多仅仅只是让他们吐出来一点而已,在不危急自身根本利益的情况下。
他们又何必冒着杀头的危险,跳出来阻拦改革。”
“你小子,好算计啊。”
刘御乾哈哈哈大笑,越是听着刘绍这些话,他眼中的笑意就越浓,脸上的神情就愈发的舒缓。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他不怕自己的后代太过于优秀,而是怕自己的后代太过于无能。
而刘绍,不过才八岁,便有如此心计。
纵然这其中有些话,还是有些浅薄。
可他依旧很满意。
因为未来可期!
而他也有时间慢慢的教导刘绍!
“可改革却可能是要背负骂名的呦,尤其是笔杆子还都掌握在那些儒生手上。”
刘御乾意味深长的笑道。
刘绍继续说道:“皇爷爷,有句话叫做,错在当代,功在千秋,若是有朝一日我为皇帝,那自然要站在绝大部分的百姓利益上,至于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