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四月不杀人,怎么给她定罪(第2页)

前些日子,衙门刚发的文书,说今年的税粮要比去年多收三成。

这让里长一下子为了难。

上面的皇命不敢违背,可下面的老百姓如果过不下去闹事的话,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按本朝律法,如有人造反谋逆,里长也是要连坐的。

如此刑法下,导致有些里长手段强硬,对下属村民管理严格。

而有那胆子大的里长,则是直接带头造反。

柳泉村的里长刘大叔性格温和,让他欺压村民,他还真做不出来。

当然,带头造反的事情他更是不敢。

所以夹在中间的他,愁的吃不下睡不着。

现在被四月突然提起,他更是不住的唉声叹气。

“大叔,朝廷如果再增加税收,咱们村就真的要饿死人了。”

“与其到时候走投无路造反,还不如把这些粮食分下去,将今年的税收先糊弄过去再说。”

里长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

“可是如果上面查下来,这抢粮行也是重罪呀!”

四月不在意的笑了笑。 “粮行是私人的,税收可是国家的,哪头轻哪头重,大叔你心里应该有数。”

“再者说了,粮食发下去,这罪证就算是没有了,到时候我抵死不认,谁又能定我得罪?”

“我没罪,大叔你不也就没事吗?”

听到这里,里长确实动摇了。

夏收结束,马上就要征粮,额外多加三成,村民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得炸了锅不行。

粮食交上去,这个冬天估计就要饿死不少人。

可如果不交,不用等冬天,这小命就得没了。

伸头缩头都是一刀,还不如用抢来的粮食搏一搏。

说不定熬过这一关,明年局势稳定了,朝廷的税收也就能下来了。

权衡利弊过后,里长猛地一拍大腿。

“就这么办了!”

有了决断后,里长不敢有片刻的耽搁,着急忙慌的就去找村子里的教书先生。

白先生是村子里唯一的秀才,今年已经六十有三。

家里开了私塾,十里八村的孩子都会过来读书,勉强能养家糊口。

最近几年,村民们的日子艰难,哪里还有钱供家里的孩子读书,白先生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过了。

好在他有文化,平日里帮村民写个家书,看过黄历,吃不饱,但也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