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掰我一块 作品

第85章 血色闭环(第2页)

过了三天之后,凶手的身份正式被披露。

凶手名叫刘健,庄河镇人,初中文化,之前曾在工程队干过一段时间,干了一年后就因为涉嫌打架被派出所拘留了,回到了庄河镇生活。

回到庄河镇后,刘健开始动起了打猎的心思,他本就思维敏捷,动手能力极强,很快跟着村里的老猎人学会了如何制作陷阱,并不断创新,将传统的陷阱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

工程队加上猎人的身份让刘健可以在废弃仓库的分尸地点布置一个天衣无缝的陷阱,只要警察触发,证据和警察会一同消失在坍塌的废弃仓库内。

这是一个绝佳的想法,只可惜被有着前世记忆的陈默提前一步化解。

刘健平时靠着打猎往外贩卖猎物为生,根据法医死亡时间的推断,他杀的第一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庄河镇的司机王福全。

两人可能曾发生过口角,甚至是冲突,刘健在激动之下杀死了王福全,为了掩盖罪行,将其分尸处理。

专案组曾请到了省警校的犯罪心理学家对刘健进行心理侧写,心理专家曾分析,刘健在杀死第一个人之后,心理状态出现了破窗效应。

通俗来说,也就是他觉得反正都杀人了,死罪难逃,以后再杀人,心里也就没什么束缚了。

第二个女学生张菲可能是刘健杀死的第二名受害者,刘健一直是单身状态,碰见了十八岁的张菲,很有可能诱发了他的犯罪心理,侵犯后进行了杀害。

第三名死者则是种子商人李振全,根据庄河镇当地人称,李振全有时候会去刘健那儿买点野味,有时候自己吃,有时候往外倒卖,两人可能是因为价格出现了分歧,进而导致刘健继续杀人。

不过以上都是心理学专家基于所掌握的线索对刘健进行的侧写,只有上一世看过刘健档案的陈默知道他的情况。

刘健,庄河镇人,他的父母和他一样,生在庄河长在庄河,有几亩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种地不再是农村人的唯一选择,刘健和其他同村人一样,背起行囊选择外出打工,他没读过书,但手很巧,干活很麻利,很快就进城找到了一份工地工人的工作。

那时候刘健看着建筑工地四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他暗暗发誓,迟早有一天要靠自己的双手在这里闯出一片天。

但好景不长,辛苦打工了一年的刘健遭遇到了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窘境,他一气之下,把包工头打了一顿,后来因为这事还被派出所拘留了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