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砖窑骸骨(第2页)
法医初步检验:尸骨为女性,年龄约30-35岁,根据耻骨联合面等特征判断,死者有过生育史。死亡时间推测在一年半至两年前。
现场无衣物残留,无直接证明身份的物品,颅骨有钝器伤,系他杀。
因发现地点偏僻,发现时间距死亡时间久远,身份确认困难,初步判定为刑事案件无名尸骨案,相关信息通报光明分局协助排查。
这份冰冷、信息有限的通报,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情报中心。它不再是被动录入的旧档案,而是一起悬在眼前、亟待侦破的命案。
但这也是一个锻炼队伍的好机会,这可不是什么盗窃之类的小打小闹,而是实实在在的命案,一旦要是能破掉,那么接下来陈默往市局跑的底气都足了几分。
陈默将案卷交给张泽天:“泽天,这案子,情报中心先上。把你们能用的手段都用上,分析研判,看看能不能理出点方向。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学的东西,该派上用场了。”
压力瞬间传导过来。
张泽天将几名见习警留了下来,将无名尸骨案的信息录入到他们正在搭建的积案数据库模板中,同时也作为当前首要分析目标。
他们调阅了发现地周边近两年上报的失踪人口记录,但符合年龄段的寥寥无几,且都缺乏关键关联信息。
“30-35岁,女性,生育史,死亡时间1年半到2年…”陈默在情报中心办公室内,盯着白板上梳理出的关键点,“发现地点是废弃砖窑,位于城乡结合部,临近几个自然村。”
“凶手选择那里抛尸,要么是对当地环境非常熟悉,要么是图偏僻、人迹罕至。”
李梅翻看着地图:“陈队,砖窑周围三公里范围内,有西直村、柳树屯、小王庄三个自然村,再远点还有两个。这几个村子相对封闭,人员流动不大。” “生育史…”周敏思索着,“在农村,这个年龄有孩子的妇女,突然失踪一年多,家里人不可能不找吧?就算报警,也可能只报失踪,不会联想到命案。或者…家里人知道内情?”
王斌补充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如果娘家远,或者关系不好,失踪了可能娘家人不知道,婆家…如果婆家就是凶手,或者觉得‘媳妇跑了’丢人,可能也不会声张。农村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张泽天的手指在地图上西直村、柳树屯、小王庄几个点上重重敲了敲。
“我们先将范围划在这几个村子试试,先看看近两年内是否有符合年龄段的女性失踪,尤其是外嫁媳妇。”
“其次,这些村里是否有家庭关系紧张、夫妻矛盾激烈的情况?是否有村民在案发时间段前后行为异常,或者突然离开又返回的。”
他看向陈默,“陈大,我建议,组织力量,对这几个村子进行重点摸排走访。以查找失踪人口的名义切入,暗中留意异常情况。”
这个建议意味着要投入大量警力,大海捞针,而且极易打草惊蛇。
陈默接手刑侦大队后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在会议室内召开。
副大队长魏建国提出疑虑道:“范围还是太大。就凭法医那几点信息,几个村子符合条件的妇女可能不少,挨家挨户问,动静太大,万一凶手就在村里,警觉了怎么办?”
“而且,‘媳妇跑了’这种事,村民未必愿意跟警察说实情。”
陈默没有立刻表态。他仔细看着情报中心梳理出的地图和要点,又翻看了那份法医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