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第2页)
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谢渊抬头,见一名皂隶抱着新收的文牍走过,腰间银鱼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正是太府寺的标记。他忽然想起昨夜父亲展开的漕运图,那些标着 \"王记米行\" 的商号,与工部指定的供应商名录完全吻合。
\"大人可要用茶?\" 杂役老周佝偻着背进来,陶碗里的茶汤浮着几片枯叶。谢渊刚要开口,老周突然压低声音:\"若查工食账,可去后巷找老石匠刘三,他儿子上月刚被工头打断腿。\" 话未说完,门外传来咳嗽声,老周慌忙退下,袖口拂过案头,竟将一本《物料则例》推到了案角。
申时三刻,谢渊借故出衙,循着老周的指引来到后巷。青石板路上,几个匠人围着破缸喝稀粥,见他到来,顿时噤若寒蝉。唯有柱着拐杖的刘三红了眼眶:\"大人可看见账册上的 " 折耗 "?说是砖料摔碎、米粮发霉,实则都进了太府寺那帮人的粮仓!\" 他卷起裤腿,露出溃烂的伤口,\"我儿不过问了句 " 为何米里掺沙子 ",就被打得爬不起来\"
暮色四合时,谢渊回到厢房,案头不知何时多了封匿名信。展开泛黄的宣纸,蝇头小楷写着:\"西华门地砖,采购价三百钱,实值五十钱,差价悉入太府寺右曹郎中腰包。\" 落款处画着半枝寒梅 —— 正是父亲当年弹劾贪腐时惯用的暗号。
更鼓初响,谢渊借着月光研读《工部则例》,忽见 \"工食银发放必由郎中、主簿、监事三方会签\" 的条文。他翻开今日收到的当月工食簿,却发现所有签押处只有主簿陈升的印记,监事一栏空白。\"好个 " 例得扣除 "!\" 他拍案而起,墨汁飞溅在竹简上,竟与账册里的涂改痕迹一般无二。
是夜,谢府书房,谢承宗对着儿子带回的工食簿闭目长叹:\"这陈升,正是当年陷害我的主吏。\" 他指着 \"监事空白\" 处,\"所谓监事,本应是户部差遣,可如今工部上下,早已被太府寺架空。\" 忽然,他从匣中取出半枚残缺的银鱼牌,\"这是为父当年从水匪手中缴获的,与今日太府寺皂隶所佩,纹式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