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4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2页)

谢渊捏着饼子的手骤然收紧,指甲陷入掌心。他想起在 \"王记米行\" 看到的场景:伙计将木屑掺进发霉的糙米,而这些本该喂牲畜的东西,此刻却成了民工的口粮。更令他心惊的是,木桶边缘残留的白色结晶 —— 那是私盐溶解后的痕迹,与城南当铺地窖里的货物如出一辙。

未时初,谢渊假装摔倒,凑近堆放的粮袋。粗麻布上印着 \"越州贡米\" 的火漆印,缝隙间漏出的却不是雪白的粳米,而是掺杂着稗子的糙米。他抓起一把,竟在其中发现半片枯叶 —— 那是越国边境特有的桕树叶,父亲的旧案宗里,每桩私盐案都会提到这种树叶。

\"你小子磨磨蹭蹭作甚!\" 监工的水火棍劈头砸来。谢渊侧身躲过,却故意撞翻粮袋,糙米撒了一地:\"对不起!小的这就收拾\" 他边捡边数,发现每袋米都比账册上的分量少三成 —— 这三成 \"折耗\",正是太府寺与越商分肥的明证。

申时三刻,谢渊蹲在茅厕后墙,用炭笔在竹简上记录:\"民工日领米一升,实得六合,掺木屑三成;木料折耗率达五成,其中松木冒充檀木,青砖刷漆充汉白玉\" 刚写至 \"越州贡米夹带私盐\",忽闻墙外传来低喝:\"看好那个生面孔!\"

他迅速将竹简塞进粪坑,盖上石板,起身时故意撞在墙上,弄了满脸粪水。监工们捂着鼻子骂骂咧咧,踢了他两脚便挥挥手:\"滚去洗干净,别脏了御道!\"

暮色四合时,谢渊躲在工地角落,看着监工们将成箱的 \"折耗\" 米装上马车。车辕上的标记,正是父亲旧图上的 \"鸿远号\"。他忽然明白,所谓 \"工食克扣\",不过是越商借工部运输私盐的幌子 —— 每克扣一成口粮,就能多运三成私盐,这些夹杂着木屑的糙米,实则是越商走私的掩护。

亥时初,谢渊回到工部厢房,在《工食簿》上补记:\"七月廿三,西华门工地实到民工三百二十人,缺粮六十石,私盐藏匿于粮袋夹层,以桕树叶为记。\" 写至此处,他摸出从粮袋里带出的桕树叶,夹进父亲的《漕运改良条陈》—— 二十年前,父亲正是在越商的私盐中发现了这种树叶,却因此遭人构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