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第2页)
谢渊注意到,提及 \"克扣\" 二字时,李大人的小指无意识地叩击桌面 —— 这是越商密约中 \"危险\" 的暗号。他忽然想起父亲旧案宗里的记载:王崇年一党在宴席上常用饮食试探异己,若发现威胁,便会在酒菜中下毒。
\"多谢主事美意,\" 谢渊推碗笑道,\"只是在下近日肠胃不适,大夫叮嘱忌食荤腥。倒是前日在典籍室,发现元兴十七年的地砖采购账,单价竟比市价高七倍,主事可曾记得此事?\"
李大人的瞳孔骤然收缩,手中的琉璃盏 \"当啷\" 落在案上,酒水溅湿了桌布:\"年轻人,有些账册看看便罢,深究下去,怕是要惹祸上身。\" 他忽然压低声音,\"你父亲当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击中谢渊的软肋。他瞬间明白,李大人不仅知晓其父旧案,更可能参与过构陷。但他面上却露出迷茫之色:\"家父不过是区区盐运吏,能有何教训?倒是主事方才提到 " 惹祸 ",莫不是工地的折耗,真有什么隐情?\"
水阁外忽然传来重物落水声,一名仆役惊慌跑来:\"主事!有工匠坠湖了!\" 李大人脸色铁青,挥手让护卫前去查看,目光却死死盯着谢渊 —— 他清楚,这必是谢渊暗中联络的工匠被灭口。
谢渊趁机起身:\"在下告退,改日再向主事请教。\" 转身时,袖中锦缎不慎滑落,李大人的瞳孔再次收缩 —— 他认出了越国的纹饰,那是越国军方与吴朝内奸联络的信物。
回到工部厢房,谢渊从密道接见了幸存的老工匠陈六。老人浑身湿透,怀中抱着半块砖坯:\"大人,西华门的砖都是次品,内里灌的是河沙!更要紧的是\" 他凑近耳语,\"工地地基下埋着木箱,里面装的不是建材,是越国的弩箭!\"
黎明时分,谢渊在《吴律》中查到:\"诸监临主司自盗及盗所监临财物者,加凡盗二等。\" 他对照李大人的采购账,发现其贪墨银两相当于民工三年工食总和。更令人心惊的是,弩箭埋藏的位置,正是旧案中 \"失踪军粮\" 的记载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