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23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2页)

亥时三刻,太府寺西侧门。二十名玄夜卫装束的汉子鱼贯而出,每人腰间悬着刻有太府寺暗纹的铜牌 —— 那是王崇年豢养的私兵。为首者接过陆明远递来的策论抄本,在 \"元兴帝北征折耗案\" 处画了红圈:\"大人放心,卑职会在策论里夹带越州锦缎,坐实谢渊勾连外敌。\"

王崇年望着他们消失在夜色中,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雪夜。那时他还是太府寺员外郎,奉魏王萧烈之命,将伪造的商民诉状呈给元兴帝萧珏。诉状里写着谢承宗 \"苛待商民,致三百人围堵漕运衙门\",却只字不提太府寺私扣三成漕粮的事实。\"可惜啊,\" 他对着烛火冷笑,\"谢承宗到死都不知道,他追查的私盐案,不过是我们转移军资的幌子。\"

子时初刻,密道开启。襄王萧漓的特使从暗门进入,袖中露出半方刻着的玉印:\"尚书大人,殿下听闻谢渊提及海塘砖的‘萧’字印记,甚是关切。当年元兴帝分封时,襄王封地的窑口标记\"

\"休要多言!\" 王崇年打断他,将碎茶盏踢入炭盆,火星溅在 \"萧\" 字印记上,\"告诉殿下,老朽自会处理。当年能让谢承宗的血书变成‘激变证据’,如今也能让谢渊的策论成为‘通敌罪证’。\" 他忽然取出一份盖着通政司官印的公文,\"明日早朝,便用这个 ——\"

公文标题赫然是《谢渊私通越商,策论藏逆》,内页黏着半片越州锦缎,缎面山形纹与谢渊策论的落款墨痕重叠,像极了刻意伪造的暗记。王崇年望着公文,想起白天收到的密报:谢渊的策论副本已送入通政司。\"很好,\" 他喃喃自语,\"你送证据,我便送罪名,这朝堂之上,从来不是黑白分明,而是胜者执笔。\"

丑时三刻,谢府东侧巷。老石匠的儿子被人拖进巷口,布袋里掉出半块海塘砖,砖底 \"萧\" 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为首的玄夜卫抽出佩刀,刀鞘上的太府寺纹章闪过寒芒:\"说!你爹刻砖时,还跟谁见过面?\" 少年紧咬嘴唇,鲜血从嘴角流出,却始终不发一言 —— 他不知道,此刻谢渊正在书房对照元兴十七年的《窑口册》,发现所有标着 \"萧\" 字的砖窑,都在襄王封地的管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