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38章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第2页)

未时三刻,暴雨倾盆。谢渊的青衫已被淋透,怀中的账册残页隔着油布仍能感受到潮气。行至西华门破庙,颓墙上 \"寒梅映雪\" 的涂鸦在雨水中若隐若现 —— 那是二十年前清流党人留下的暗号。

\"这位大人\"沙哑的声音从梁柱后传来。拄着枣木拐杖的老匠人瑟缩在神龛旁,身上的粗布衫打着补丁,露出的手腕上有道陈旧的烫伤疤痕:\"您可是查砖纹的谢大人?\"

谢渊点头的瞬间,老匠人从怀里掏出半块青砖,砖面 \"萧\" 字缺了右下角,显是从墙基拆出:\"元兴十七年海塘砖,实价八十文,账上记三百\" 砖底用指甲刻着 \"王崇年亲押\" 四字,笔画间渗着暗红,不知是砖泥还是血痕。

\"老伯怎知我是当年烧砖的窑工。\" 老匠人咳嗽着,疤痕在雨水中泛白,\"太府寺的人说砖不合格,把三百个兄弟的工食银都扣了\" 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后来听说这些砖都运去了越州,砌的不是海塘,是弩箭作坊的地基\"

谢渊的指尖在砖底的刻痕上颤抖,这与父亲残图上的 \"砖纹即兵符\" 互为印证。更令他心惊的是,老匠人提到的三百匠人,正是典籍室账册中 \"病故\" 的名单。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在值房借烛光细辨砖底刻痕。\"王崇年亲押\" 四字的笔锋,与太府寺账册上的批语完全一致,而砖面的砂眼分布,竟与《吴越兵器谱》中穿云弩模具的承力点严丝合缝。他忽然想起何文焕批禀时的反常,想起老匠人腕间的烫伤 —— 那是砖窑爆炸时的旧伤,与父亲当年描述的 \"元兴十七年窑变\" 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