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1章 官之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第2页)

\"谢大人初入官场,\" 左通政王大人打圆场,\"工程上的 " 例得折耗 ",原是《大吴律厩库律》规定,物料折耗不得过一成。\" 谢渊的声音如冰棱落地,\"西华门案折耗三成,已是逾制,何况三倍溢价?\" 他的目光落在李邦彦腰间的玉带上,发现带銙纹样与太府寺密探的腰牌暗纹一致。

暗流初现,未时三刻,谢渊在工部后巷遇见老瓦作陈六。老人鬓角的刀疤在阳光下泛着青白,怀里抱着半块地砖:\"大人请看,这砖底的纹路\"

砖面上 \"萧\" 字官窑印记清晰,底部七道细槽呈北斗状分布,与《吴越兵器谱》中越州弩箭的防滑槽完全吻合。谢渊的指尖在槽纹间摩挲,触感与父亲遗留的砖模拓片分毫不差:\"老伯这砖\"

\"十年前在萧氏官窑烧砖,\" 陈六压低声音,\"私兵说这是 " 皇陵用砖 ",不许问纹路。后来越州商船来运砖,我亲眼看见弩箭装在砖箱里\" 老人突然剧烈咳嗽,掌心咳出的血沫,染红了砖面的 \"萧\" 字。

酉时初刻,谢渊在值房比对地砖账册,发现自元兴十七年至今,每逢越州商队抵港,地砖采购价必涨三成,且 \"折耗银\" 尾数皆为 \"七\"。他忽然想起李邦彦宴客时,越州锦缎桌围上的银线绣着北斗纹,与珊瑚笔架的雕花形成呼应。

掌灯时分,周勉老臣的密信送至,附页夹着元兴朝的《太府寺分赃名录》:\"西华门砖价浮冒银,三成入右曹,三成付越商,三成充襄王私军。\" 名录上的火漆印,与谢渊在李邦彦笔架底座发现的印记完全一致。

片尾

子时初刻,谢渊独坐值房,手中珊瑚笔架的雕花映着烛光。七道凹痕拼成的北斗图案,与父亲残图上的砖模砂眼严丝合缝。他忽然明白,所谓 \"融通之道\",不过是用匠人血汗铸成兵器,再以官文折耗为贪腐披上合法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