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2章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第2页)

\"大人,\" 书童福生捧着一摞账册进门,\"这是近三年西华门地砖采购单,每次签收人都是太府寺典吏张顺。\" 谢渊翻开泛黄的页册,发现每逢 \"越商抵港\" 月份,砖价必涨三倍,且 \"折耗银\" 后都跟着 \"右曹核准\" 的朱批。

未时初刻,陈六老人的儿子冒雨叩门,递上父亲临终前藏的竹筹:\"爹说砖价三倍的银,都用来买越州的弩机了\" 竹筹刻着 \"丙巳位砖窑\",正是萧氏官窑的方位,与密蜡信中的转运点完全吻合。

申时三刻,谢渊携砖样与密蜡信拜访致仕的工部员外郎刘通。老人抚摸砖底砂眼,老泪纵横:\"元兴十七年,泰昌帝派谢侍御查海塘案,就是发现砖价浮冒与弩箭模具相关\" 他从樟木箱底取出半幅舆图,萧氏官窑与越州港的连线上,标着三十六个暗点 —— 正是被灭口的匠人户数。

\"太府寺的 " 例银 ",\" 刘通指着密蜡信,\"实则是给越商的兵器款。每块砖多收的一百六十文,三十文给工头封口,五十文入太府寺右曹,八十文购弩机部件\" 老人忽然剧烈咳嗽,手帕上的血渍染红了舆图上的 \"北斗纹\" 标记。

酉时初刻,玄夜卫的加急密报送至:\"越州港查获密信,提及 " 砖价浮冒银作军费,襄王私军已备弩箭三千 "。\" 谢渊望着密报上的朱砂批注,想起李邦彦宴客时的越州香,终于明白砖价背后,是用匠人血汗铸成的杀器。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在值房将砖价单、密蜡信、舆图并置,发现三者形成的三角,正是父亲残图上未竟的 \"通敌铁三角\"。砖底的北斗砂眼,对应舆图上的私兵驻地;密蜡信的转运日期,吻合账册的涨价月份 —— 所有线索,都指向太府寺右曹与襄王封地的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