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4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第2页)
\"大人请看,\" 福生递过《玄夜卫布防图》,\"丙巳位砖窑周边暗堡三十六座,与账册中 " 病故 " 匠人数量一致。\" 谢渊对照竹筹上的刻痕,发现 \"丙巳\" 二字的笔画间距,竟与暗堡的分布方位形成坐标 —— 这不是普通的砖窑编号,而是私兵驻地的密码。
未时初刻,周勉老臣的马车急停后巷。老人颤巍巍递出的《太府寺银库流水账》显示,每笔浮冒银的流向都分成三股:三成入右曹官员私囊,三成汇往越州鸿远号,三成存入襄王封地钱庄。\"这些数字,\" 周勉指着尾数的 \"七\",\"正是当年魏王萧烈私军的饷银暗号。\"
片尾
申时初刻,谢渊在舆图上标出砖价涨幅对应的港口、砖窑、钱庄位置,三点连成的北斗形状,与父亲残图上未竟的标记完全重合。他忽然想起李邦彦宴客时的越州香,原来每一缕香气里,都藏着砖价浮冒的信号;每一个 \"七\" 的尾数,都是匠人血钱的计量单位。
更漏声中,竹筹的刻痕在烛光下投出细影,与账册上的朱批形成重叠。谢渊终于明白,太府寺的 \"例得折耗\" 不过是障眼法,砖价的三成涨幅、尾数的七钱分赃,都是将匠人血汗铸成兵器的密码。而父亲遗留的竹筹,正是二十年前试图解开这个密码的钥匙。
\"大人,越州港截获的密信,\" 福生的声音带着兴奋,\"提到 " 丙巳位砖窑弩模已备,按北斗数转运 "。\" 谢渊望着密信上的火漆印,忽然冷笑 —— 他们以为用数字和暗语就能掩盖罪行,却不知每一个被划改的数字,每一片暗藏的竹筹,都在替匠人记下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