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9章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第2页)

\"当年谢侍御被构陷前,\" 张贵的手指抚过残件断口,\"让我们把证据凿成梅瓣,说 " 寒梅再开时,便是真相大白日 "。\" 他忽然解开衣襟,胸口刺着半朵寒梅,与砖模残件的纹路严丝合缝,\"这三十年,我们在砖窑装聋作哑,把证据当传家宝,连儿孙都不知晓\"

谢渊的指尖在残件拼合处停顿 —— 五瓣砖模竟组成完整的泰昌帝御赐印信,暗纹中心的 \"正\" 字,正是父亲当年血谏疏的落款印记。更令他心惊的是,残件内侧用密蜡写着一串名字,正是元兴十七年海塘案中 \"病故\" 的匠人,每个名字旁都注着砖模编号。

\"大人请看,\" 王顺递过浸透砖油的账本,\"每烧制一套弩箭模具,我们就多刻半片梅瓣。二十年来,萧氏官窑共出模具一万二千套,对应着一万二千个匠人编号\" 账本末页,用砖灰画着二十年前的砖窑布局,暗格位置与父亲残图完全重合。

片尾

戌时初刻,破庙梁上的积尘在月光下浮动,谢渊将五瓣砖模按寒梅形状摆开,泰昌帝暗纹与父亲残图的漕运线重叠,竟显露出襄王封地的布防图。他忽然明白,当年被销毁的证据,早已化作匠人手中的砖模,在代代相传中等待重见天日。

\"李老伯,这暗纹是泰昌帝亲绘的寒梅卫道图。\" 李长庚的目光落在残件中心,\"每瓣梅枝对应一座砖窑,花蕊处的 " 正" 字,既是年号,也是谢侍御常说的 " 正道 "。\" 老人忽然从鞋底取出半片竹简,\"这是当年泰昌帝给谢侍御的密旨,我们藏在砖模暗格里\"

竹简上的朱砂字在月光下显形:\"萧氏官窑砖纹有异,若朕不测,着匠人将证据化整为零,以待后贤。\" 谢渊的手指在 \"后贤\" 二字上停留,终于明白父亲为何在血书中反复提及 \"砖模即兵符\"—— 这不是简单的兵器证据,而是泰昌帝与匠人共同埋下的正义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