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9章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第2页)

\"大人,船长重伤前交来这个。\" 福生递过带血的绢书,绢布边缘染着越州特有的靛青色,\"越州商帮与襄王约定:" 粮换兵器,兵器换盐铁,盐铁充私军。"\" 绢书落款的蟠龙印缺了龙睛,正是元兴朝藩王密约的标记。

谢渊将绢书铺在舆图上,萧氏官窑到越州港的水路暗线,与城西砖窑焦尸手中的残图完全重合。他忽然想起周勉老臣的话:\"元兴帝曾在萧氏官窑设军屯,不想竟成了襄王私军的兵器库。\" 指尖划过地图上的 \"丙巳位砖窑\",那里的地道直通襄王封地,正是二十年前海塘案匠人被灭口的地方。

\"大人请看,\" 福生指着清单背面的暗纹,\"北斗星图下的云雷纹,与泰昌帝暗纹的边角一致 —— 他们用先皇的防伪纹,做通敌的密道标记!\" 谢渊的指节骤然发白,父亲残图上未竟的北斗阵,此刻在清单上完整呈现,每道星芒都指着一个血案现场。

片尾

酉时初刻,谢渊站在商船桅杆上,看着水手们从底舱抬出刻着匠人编号的弩箭。每个编号都对应着《匠人花名册》中的 \"病故\" 记录,箭头淬着的幽蓝毒,正是粮库弩箭上的 \"见血封喉\"。他忽然明白,所谓 \"工食折耗\" 的旧例,不过是太府寺给官商勾连披的羊皮,民工的口粮经此道流转,最终变成了射向他们自己的毒箭。

更漏声中,太府寺后堂的烛火突然熄灭。王崇年摸着案头的《兵器转运单》,指尖在 \"粮道暴露\" 四字上颤抖。他记得元兴帝亲赐的漕运密图,记得用泰昌帝暗纹掩盖的地道,却算不到谢渊竟能从一张清单、半幅绢书里,拼出整个通敌网络。